-
辨证理论方法研究专家欧阳锜经验方
一、通络熄风汤组成:桑枝12克、白芍12克、忍冬藤15克、萆薢12克、秦艽10克、豨莶草15克、蚕砂12克、苡仁15克、当归尾10克、防己15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适应症: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不利,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外无风寒湿滞之象,内有烦热、口渴、苔黄、尿黄等症者。二、乳核内消汤组成:柴胡10克、当归7克、郁金10克、橘核6克、香附6克、漏芦7克、夏枯草1…- 20
- 0
-
脏腑相关理论临床应用举隅
《素问·评热论》在叙述人体上部与下部的虚损见症时,提出“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在此明显指出临床上有症见于下焦,而病实发于中焦。对这类病的治疗,不可见症治症,对症下药。前人通过长期反复的探索,发现有些病例确实是症见于此而病发于彼,发现人体脏腑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遂逐渐形成脏腑相关的理论。因此,凡按照脏腑分证对症下药而效果不显时,就必须以脏腑相关理论为指导,找准病发自何脏,才能有的放矢。“…- 24
- 0
-
慢性病应坚持守方,始能发挥其应有疗效
慢性病发展过程长,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病情错综复杂,真假疑似,不易分辨和坚持守方,故多缠绵难愈。正由于病情疑难而短期不易奏效,随意更方遂为屡见不鲜。以肾炎为例,本病初起属水肿范围,病久时肿时消,医者借用前人治疗水肿的经验,采用补阴行水,温补脾肾等法,但疗效不尽人意,而且过用温燥,临床上常多出现阴虚热郁之证,所以近年来治疗肾炎,亦有主张用养阴清利者。肾炎后期,究竟属实属虚,或本实标虚,或本虚标实,要审…- 25
- 0
-
治病不能单凭用药,还须注意调节情志
贺公某某,年老丧偶,年近70,常感腰膝酸软,小便频数。常饮食健谈,不以为意。冬至以后,夜尿多,时有尿意,遗精,小便浑浊如朱砂,尿后余沥不尽,深以为苦。因晚年患此,隐曲难言,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儿媳洗涤内裤,时有烦言,日久不免言语失敬,常谓“患此疾者,多为老不正经之过”。贺公闻之,更感不安,长吁短叹,愤愤不乐,续见心神不宁,烦躁失眠,从此饮食日减,憔悴日增。贺为先师碧帆公好友,偶因诗文求教,见其消瘦…- 28
- 0
-
从肺的开合、升降,谈咳喘病的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以及肺心病等,都是因久咳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增剧的。这些病在病理改变上虽然有很大不同,但是中医对这些病的治疗,都是根据咳喘症状及全身情况而辨证用药。按照中医理论,咳喘由肺气不利所致。所以治疗咳喘,首先要弄清楚究竟是肺的开阖、升降哪一方面失职,辨证施治才能达到止咳平喘的目的。外感受寒,因皮毛闭塞,肺气不宣,发生咳喘,其证多见喉痒、鼻塞声重、恶寒身痛、发热无汗…- 23
- 0
-
辨别疑难杂证三大关键及其运用
临床上一个证候的出现,若病情单纯,症状能丝丝入扣,并脉证、舌证符合,不难辨别。若病情复杂,出现的证候不典型,如病情隐蔽,主症不明显;脉证、苔证不符;同时出现两种证候,其中有偏重、偏轻之分;虽同时出现两种证候,而其病实际在一个方面;症状表现在这一方面,而病根实起于另一方面;因病情转移,原来主症降居次要地位,或主次相互转化等等。对待这类证候,如果辨认不清,本末倒置,即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 34
- 0
-
临床病证结合的思想方法认识
诊断治疗疾病从病、证、症三者入手,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的主要特色之一。欧阳氏紧密结合临床科研实际,溯源寻流,认为病证结合是中医临症思维与理论思维的重要方法,在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数千年来,历代医家只是不自觉地运用着这一方法,而且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从方法学的高度予以探讨,以至方法本身亦存在一定缺陷,这是阻碍中医学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为此,欧阳氏潜心病证研究50余年,首先博…- 25
- 0
-
三纲鼎足、互为纲目的结构模式
一、三纲二十一目代号A.五气为病;B.脏腑主病;C.邪留发病。A、B、C、为三纲代号。A.1.风;2.热(含火与暑);3.湿;4.燥;5.寒。A1、2、3、4、5为第一纲5个子目代号。B.1.肝;2.心;3.脾;4.肺;5.肾;6.胆;7.小肠;8.胃;9.大肠;10.膀胱(含脏腑所合部位)。B1、2、3、4、5、6、7、8、9、10为第二纲10个子目代号。C.1.痰;2.饮;3.水气;4.瘀血;…- 19
- 0
-
三纲所属各证及其相互关系
辨证必须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应该说,辨证之纲,是证候的分类,具体证候,是纲证下的子目。三纲鼎立,首先必须确定三纲以及三纲所属各证,然后根据各证的相互关系建立互为纲目的框架。由于临床上相同的症状(含舌、脉)在各种证候中可以相互出现,而相同的症状组成的各种证候彼此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辨证必须掌握三纲所有各证及其内在联系,明确证的纲目关系,才能抓住本质,避免在治疗上舍本逐末。一、三纲所有各证外感五气为病…- 68
- 0
-
建立三纲鼎足互为纲目的辨证体系
欧阳氏自幼从其伯父欧阳履钦学医,履钦先生尝谓:“学医必先读经,而后博览群书,对证候的辨别,方药的选择,经反复相互比较,辨其异同,明其主次,自能对一切证候包括疑难杂证了若指掌,此即辨证之要诀。”履钦先生认为,《杂病源流犀烛》虽搜罗甚广,名目备具,但多有方无证,有证无症,欲求烛见疑难病情,方证相应,实不可得,因拟撰写《燃犀录》一书。然其时正研究“象数之学”,欲以改进运气干支推算之法,不暇兼顾,以至搁置…- 21
- 0
-
辨证理论方法研究专家欧阳锜(简介)
欧阳锜,湖南衡南县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中医内科学家,中医辨证理论方法研究专家。历任衡南县中医院院长,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代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欧阳氏15岁随其伯父欧阳履钦学中医,履钦先生为湘南名医,藏书丰富,勤于著述,对从学要求甚严,欧阳氏从小受其熏陶,养成严谨治学风尚。毕生从事中医内科、中医辨证理论方法研究,出版学术专著有《内科辨证学》、《伤寒…- 38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