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竺可桢: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的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而且到现在,自然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做了不少工作。以石头而论,譬如化学家以同位素的方式,使石头说出自己的年龄;地球物理学家以地震波的方式,使岩石能表白自己离开地球表面的深度;地质学家和古生物…- 83
- 0
-
-
雨水——谨防寒湿,养肝莫忘调脾胃
黄帝内经雨水养生经每年公历的2月18日前后就是雨水节气。“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这个节气的到来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会逐渐增多。《黄帝内经》有“春主肝”,在春季,肝脏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导致脾胃受损。同时,因为降雨的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在这一时期,要防止身体受湿邪之侵,饮食上要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才会起到养护脾…- 31
- 0
-
惊蛰——排毒祛邪,警惕肝病的侵扰
黄帝内经惊蛰养生经惊蛰在每年公历的3月5~7日之间,这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七十二候中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惊蛰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所以我们在这一节气中必须防感冒和流感、流脑、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另外,这个季节最易传…- 52
- 0
-
春分——天门开户,顺势养阳正当时
黄帝内经春分养生经春分是春季的中分点,春分这个节气平分了春季的90天,在这一天,南北半球的昼夜时间相同。春分也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节,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养生上,因为春分交节的这几天,天气变化频繁,温度与湿度往往相差很大,气候剧变时,如果人体不能适应,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体弱者容易生病,像眩晕、失眠、月经失调、痔疮等症都是春分前后的多发病。春分…- 48
- 0
-
清明——踏青越野,与自然同气相求
黄帝内经清明养生经清明是在每年公历的4月4~6日之间。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此时气温升高,又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清明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从立春到清明整整两个月,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至清明时节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写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明,…- 25
- 0
-
谷雨——调畅情志,健脾祛湿喜迎夏
黄帝内经谷雨养生经每年4月19~21日前后是谷雨节气。谷雨节气的名称来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表示这个时期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谷雨节气中雨水较多,有关节痛的人此时常常疼痛加重,生活起居中应注意保暖防寒,锻炼身体。谷雨养生还要防病毒流行,因为谷雨节气有利于病毒、细菌繁殖,所以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等。如果有这些疾病流行,要少到公共场所,多开窗通风,注意日常消毒…- 52
- 0
-
立夏——养护心脏,多饮汤水防心火
黄帝内经立夏养生经每年公历5月5~7日是农历的立夏之日。“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前后,南方地区南部刚跨进夏季;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属于暮春时节;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来临了。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暑易入心”,春夏之交,要重点关注心脏。因为立夏之后,人体气血更加外向,出汗开始增多,心跳逐渐加快,所…- 41
- 0
-
小满——未病先防,清热除湿正当时
黄帝内经小满养生经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小满含义是夏熟作物的子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进入小满节气以后雨水开始增多,故民间有俗言曰:“小满小满,江满水满。”因此,小满节气的到来往往预示着夏季闷热潮湿的天气即将来临。小满节气的养生要做好防热防湿的准备。这也符合中医未病先防的理论,否则极易引发风湿等病。再加上夏季是阳气最盛的时期,小满作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阳气最…- 52
- 0
-
芒种——天气炎热,清淡饮食是关键
黄帝内经芒种养生经每年公历的6月5日前后为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从芒种节气开始,天气甚热,雨水较多,湿度增大,北方进入雷雨、阵雨天,南方则已进入梅雨天,人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所以要注意防湿。湿热之下,人难免会感到四…- 71
- 0
-
夏至——调养身心,睡好午觉精神足
黄帝内经夏至养生经夏至节气在每年公历的6月21~22日。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三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夏至与心气相通,因为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中医又有“汗为心之液”,大量出汗耗损的就是心气,因而…- 51
- 0
-
小暑——清心除烦,自我调理度苦夏
黄帝内经小暑养生经小暑为每年公历的7月6~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这时江淮流域的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 77
- 0
-
大暑——谨防湿热,三伏天远离中暑
黄帝内经大暑养生经每年公历7月22~24日之间的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这个节气雨水多,谚语说:“三伏之中无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管子》中也说:“大暑至,万物荣华。”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症状。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 84
- 0
-
立秋——益肺生津,养收顺天地秋气
黄帝内经立秋养生经每年8月7日或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农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但从气候特点来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有“秋老虎”之称。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 16
- 0
-
处暑——调理作息,润燥慎防“秋老虎”
黄帝内经处暑养生经处暑在每年公历的8月22~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温度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民间谚语也说“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处暑时节,秋燥也逐渐明显,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因而,衣服不要加得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 25
- 0
-
白露——养阴为先,早晚穿暖勿露身
黄帝内经白露养生经白露时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时值公历9月7日前后。进入白露节气后,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膊容易着凉。这时穿得过于裸露,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 23
- 0
-
秋分——地门闭合,补益肺气最重要
黄帝内经秋分养生经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24日之间。秋分这天,太阳黄经为180°,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真正的秋季已经来临。这一天昼夜时间相等,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 22
- 0
-
寒露——天凉露重,防寒清咽避燥邪
黄帝内经寒露养生经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在17位,于每年公历的10月8~9日交接。时至寒露,太阳移至黄经195°。这个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开始调整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防止邪气入侵。邪气常从人体的七窍和四肢部位入侵。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此时最易发生的疾病…- 56
- 0
-
霜降——寒邪来犯,避寒要防寒包火
黄帝内经霜降养生经每年公历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开始落叶了。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时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这是关键。因为,霜降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外寒内热,气温渐冷,人体内的血液见寒易凝,…- 19
- 0
-
立冬——冬天养藏,藏阳气尤贵养肾气
黄帝内经立冬养生经立冬时节,北方会因刮风而出现降温,南方也会有阴雨天气,但气候整体仍属偏暖。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决定了人的阳气到了藏的季节,可气候温而不藏,会使得阳气受到损伤。在此期间可适当补气。立冬是个大节气,标志着天地间生物的阳气到了藏的阶段,人的饮食、起居乃至行为方式,都应考虑“藏”的因素,这样才能进入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季节,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饮食…- 23
- 0
-
小雪——防寒健肾,还要清肠排毒素
黄帝内经小雪养生经每年公历的11月22~23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太阳黄经达240°时,小雪节气开始。此时气温下降,气层温度逐渐降到0℃以下,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在起居养生上,要早卧晚起,保证睡眠充足。外出时,体质弱的人最好穿高领而且护腰的服装。注意脚部的保暖,坚持用温水洗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而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最需要保护的就是心脏。还要注意防“内火”。此时节…- 28
- 0
-
大雪——温补避寒,驱寒保暖有讲究
黄帝内经大雪养生经每年公历12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这个季节,老年人要防止摔伤,老年人摔伤以手腕、股骨等处骨折居多,从预防的角度看,老年人在雪天应减少户外活动。饮食养生要注意养胃气,晨起服热粥,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晚餐宜节食。饮食忌黏硬生冷。多饮水,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 23
- 0
-
冬至——阳气初生,补肾填精不要省
黄帝内经冬至养生经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太阳黄经达270°时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时节意味着数九寒天开始了,每9天为一个“九”。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中医认为“气始于冬至”,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节,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 31
- 0
-
小寒——温肾壮阳,年头年尾肾都强
黄帝内经小寒养生经每年公历的1月6日前后是小寒节气。小寒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小寒之后,中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小寒正值“三九”,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因此这个时候正是关节痛、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这时除了要防以上疾病之外,还要注意防“四低”:一防低血压,二…- 18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