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小雪养生经
每年公历的11月22~23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太阳黄经达240°时,小雪节气开始。此时气温下降,气层温度逐渐降到0℃以下,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在起居养生上,要早卧晚起,保证睡眠充足。外出时,体质弱的人最好穿高领而且护腰的服装。注意脚部的保暖,坚持用温水洗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而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最需要保护的就是心脏。
还要注意防“内火”。此时节外面寒冷,屋内燥热,不少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皮肤干燥的症状,应多吃些苦味食物和清火、止咳、润肠的食物。
对于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来说,这段时间里,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由于这一阶段室内外温差较大,到户外活动时,要注意提前做好热身运动。
此季节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如羊肉、牛肉、鸡肉、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等。食物烹调应以炖食为主,以保持营养较少流失,尤其适宜多食热粥。
在小雪节气里,要保持愉悦心情,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学会调养自己。
开始降雪,最冷季节来临
开始降雪
小雪,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此时积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最冷季节来临
小雪到了,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即将来临了。这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孟冬,中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常有谚语说:“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产;果园清得净,来年无病虫。”
皮肤生冻疮,情感易失调
皮肤易生冻疮
入冬以后,天气寒冷,不少人易生冻疮。冻疮常常发生在手、脚、耳等部位,一般只有红、肿、痛的症状,严重的可能起水疱,甚至溃烂。
季节性情感失调
严寒的冬季,北风凛冽,草木凋零,阳气潜藏,阴气旺盛,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受到寒冷空气的影响,一些人在冬季会发生情绪抑郁、昏昏沉沉等现象。
调情志,养好肾,去内火
情志的调神养生
小雪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从而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冬季应注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养肾的好时机
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藏”,而“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由于阳气闭藏后人体新陈代谢相应较慢,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万物藏,肾气水旺”,冬季时节养“藏”而固肾气,肾脏功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气候变化。因此,冬天补肾最合时宜。
注意润燥、清内火
这个节气里,室内暖气都开始供暖,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容易上火。
建议这时可以多喝点热汤,选择清淡的饮食,白菜、萝卜都是当季蔬菜,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白萝卜能清火降气、消食,非常适合在这个节气里食用。
宜温热、增苦的食物
增加温热食物
小雪季节,天气干燥,温度较低,人体中寒气旺盛。因此,在这个时节需要补充一些能够让我们“热”起来的食物。像羊肉、鹅肉、牛肉这些温补的食品就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养生专家推荐,在这个季节一些黑色的食物其实是更好的选择。黑色的食品有很多种,包括黑木耳、黑芝麻,甚至泥鳅、黄鳝等。它们都是能够迅速帮你产生身体热量的食物。像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等不仅可以补养肾气,还可以抵抗寒冷,而且能够润肺生津,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减咸增苦滋养心气
小雪以后,自然界真正进入到万物收藏、阳蛰阴浮的时节,人体的肾气相对旺盛。《黄帝内经》中讲:“冬日肾水味咸,恐水攻火,故宜养心。”意即冬季的饮食调养不宜过多食用咸味食物,以免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致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心神相,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01|小米桂圆粥
02|胡萝卜炖羊肉
宜用温补肾阳的药膳
小雪节气宜用温补肾阳的药膳。肉苁蓉、锁阳、补骨脂、鹿茸等药材都有很好的补肾功效,搭配牛肉、羊肉、鸡肉等温补性的食物一起做成药膳,温补肾阳的效果更好。
01|补肾润肠饮
用肉苁蓉、瓜蒌仁各15克,炒枳壳9克,升麻3克,郁李仁6克,怀牛膝、火麻仁各12克,水煎50分钟,温服,每日1剂,每日2次。有补肾降火,润肠通便的功效。方中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入肾、大肠经,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因此,肉苁蓉有补肾而不伤阴,润肠通便而不伤身体的功效。
02|锁阳胡桃粥
锁阳、胡桃仁各15克,大米100克。锁阳煎水取汁,胡桃仁捣烂,与大米一同煮粥食。本方锁阳、胡桃仁能补肾阳,润肠通便。用于肾虚阳痿,腰膝酸软,或肠燥便秘。
保精防寒邪,常练干浴功
慎房事保精血《寿世保元》说:“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节制房事,不能恣其情欲,伤其肾精。”冬三月养藏之道的重要内容是保养肾精,做到房事有节。
暖足避邪侵
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一旦受凉,将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多种疾病。手脚冰冷时用火烤不可取,如果马上用火烘烤会使血管舒缩紊乱,易造成组织坏死,易形成冻疮。
注意头部保暖
从这个节气开始,东北风刮得多了,由于气候虽冷却还没到严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围巾。中医理论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集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注意防寒、保护阳气。
常做干浴按摩功可预防流感
具体方法如下:站、坐练功均可,全身放松,两手掌相互摩擦至热,先在面部按摩64次,用手指自前头顶至后头部、侧头部做梳头动作64次,使头皮发热,然后用手掌搓两脚心,各搓64下,最后搓到前胸,腹背部,做干洗澡,搓热为止。
按摩太冲穴、肾俞穴和涌泉穴
按摩太冲穴缓解郁闷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先按太冲,然后找痛点,没有痛点,就向行间穴推。这样做能给人注入能量,为人排解郁闷,让人心平气和。按揉太冲穴的手法也要注意,重按有泻的作用,轻揉有补的功效。一般按摩四五十次即可。
按摩肾俞穴缓解肾虚、腰痛
肾俞穴位于第二、三腰椎间水平两旁一寸处,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50~60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对肾虚、腰痛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按摩涌泉穴缓解失眠
涌泉穴位于足心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之首穴。方法是用右手中间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进行,各按摩60~80次至足心发热为止。能强筋健步,引虚火下行,对心悸失眠、双足疲软无力等有防治作用。
小雪十月中坐功
每天清晨,双腿盘坐,左手按住膝部,手指朝外,右手挽住左肘关节,并用力向右拉,左肘用力向左力争,相持数秒钟,左右各做15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36次,漱津几次,待津液满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36息而止。
此功法可改善风湿热毒所致的腕肘肿痛、腹胀、疝气、遗尿、睾丸肿痛、咳喘、惊恐等。
如何治疗小雪时节易生的冻疮?
冻疮常在冬季不知不觉中发生,表现为局部发红、发紫、肿胀、痒痛,有时起水疱、糜烂、破溃。中医认为,冻疮是由于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淤血阻滞所致局限性炎症损害。小雪时节气温急剧下降,人体不能立即适应气候变化,如果再不注意保暖,就容易患冻伤,部位多在耳郭、手、足等处。冻疮的复发率很高,往往“一年生冻疮,年年都复发”。
鲜生姜可防治冻疮。生姜切片,在冬季容易生冻疮的皮肤上反复涂擦,每天2~3次,连续涂擦12天,可防止新发或再发冻疮。如已生了冻疮(未溃破),可将生姜挤出姜汁,在锅内加热熬成糊状,凉后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连续几天即可减除症状或痊愈。
也可用刮痧疗法治疗冻伤。先刮拭脾俞、肾俞、命门三穴;接着刮拭外关穴;最后刮拭足三里、绝骨、三阴交、太溪四穴。有健脾益气、补精益髓、活血化淤的功效。每个穴位要刮至出现痧痕为止。冻疮发生后忌用火烤、热水烫等加热措施,禁冷水浴、捶打患处等。
小雪如何预防冬季抑郁症?
小雪时节,天气变化大,天气阴冷,气压又低,人体缺乏足够的光照,导致一部分人出现情绪紊乱症状,即冬季抑郁症。冬季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是毫无缘由的情绪低落,懒于和家人朋友接触。冬季人们最好是多到户外活动和晒太阳,如果每天能坚持1~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则基本上可以预防冬季抑郁症的发生。
只要正确认知冬季对人们情绪的影响,科学地安排好工作和生活,调整节奏,增进人际交往和感情交流,尽可能减轻或避免各种生活刺激事件的影响,通过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加冬季时的光照时间,合理安排膳食,这样就能有效预防冬季抑郁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