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立春养生经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2月4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意味着从这一天起,春季开始了。
《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应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给予适当的调养,使得阳气得以宣达。饮食上要多吃生发食物,像葱、姜、蒜、芽菜、萝卜、韭菜等。中医认为,立春养生,生发食物不能少。
立春是冬春之交的季节,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马上去掉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谨慎,不可骤减。
立春时寒温变化反复无常,大风常至,因风气通于肝,外风引动内风,促使肝气亢盛,血压经常呈现大波动,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很多患高血压的老人应避免过分紧张、焦虑、抑郁,注意不要忘记吃降压药,大风天不宜外出,要避风寒,同时要注意调养精神,少生气,忌暴怒,不应过度疲劳。
春季乃万物复苏之时,也是各种病毒、细菌活跃的时期,尤其是流感、过敏性疾病等最易在此季节发生。另外,立春季节因风大,风邪入体侵袭肠胃(中医叫肝木克脾土),肠胃素虚的人,易肠鸣腹泻,就会拉肚子,所以腹部一定要注意保暖。
气温变暖,仍多风寒
立春万物复苏
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复苏,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欲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气候日趋暖和,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这时人们开始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最神妙的春意。
气候仍以风寒为主
立春时节冷暖空气交替频频出现,气温忽高忽低,气压变化也大,但气候仍以风寒为主,因为当阳气和阴气势均力敌且进行交流的时候,便会出现风,尤其初春,更是多风。而在北方,冷空气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甚至有的年份还会有强冷空气向南侵袭,造成较大范围的雨雪、大风和降温天气。
气血外显,脉象为弦脉
人体脉象为弦脉
随着地气的生发,人的气血已经从内脏开始向外走,这个时候,人的毛孔正处在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人与自然是相通相应的,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你会发现,春天,人体气血从内脏向上走,植物的营养也开始从根部向外走,但植物并不是一出来就长树叶,而是先拱出一个尖尖的嫩芽。因为里面的气血已经向外走了,而外面依然寒冷,所以上升的阳气会有个冲破的过程。初春的时候,中医号脉,大多是弦脉,就像按在琴弦上,有种绷紧向外张的感觉。
毛孔由闭合转向开放
冬天人的毛孔处于闭合状态,夏天完全开放,而春天正好是从闭合向开放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只有多穿一些衣服,才有助于毛孔的逐步打开,以使气血畅通地向外发散。如果穿得少了,人体有自保功能,毛孔就自动闭合了。
养肝护阳
春季养肝正当时
立春阳气生发,养肝能护阳。
“肝喜调达而恶抑郁”,中医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所谓调达,就是指肝像树一样喜欢不受约束地生长,不喜欢受压抑。春天到了,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排浊气、畅气血,肝气起到了引导气血从里向外调动的作用,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因此,养生以养肝护肝为主。
养肝重在疏泄
中医学五行还认为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养肝要戒怒,因此在立春时节,要力戒暴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同时,养肝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所以春天到了,人也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多去户外散步,这样才能与大自然生发的春气相呼应。
宜辛甘发散,忌酸收之味
不宜吃酸味食物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要忌食酸收之味。
适当多吃补肝养肝的食物
平时应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补肝养肝的食品,如动物肝脏、鸭血、乌梅、豆制品、鸡蛋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多吃青绿色蔬菜
饮食调养应从进食清爽绿色蔬菜、提升阳气出发,进而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可适当多吃辛甘的蔬菜,如大葱、香菜、韭菜、芹菜、豌豆等,胡萝卜、菜花、白菜及青椒等新鲜蔬菜,也有提升阳气之效,可多吃。
春季常吃芽菜
春季最常见的生发性食物莫过于芽菜,芽菜在古代被称为“种生”,常见的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立春吃芽菜有什么功效呢?《黄帝内经》中讲:“春三月,此为发陈。”发,是发散的意思;陈,就是陈旧的意思。《黄帝内经》把万物发芽的姿态不叫发新而叫做发陈,是因为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将植物陈积物质发散掉的功效。所以如果人体的阳气发散不出来,可借助这些嫩芽的力量来帮助发散。
萝卜是常见的生发食物
萝卜古代称芦菔,有诗云:“芦菔根尚含晓露,秋来霜雪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旧时药典认为,萝卜根叶皆可生、熟、当菜当饭而食,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还有助于软化血管,降血脂、稳血压,可解酒、理气等,具有营养、健身、祛病之功。
01|虾仁韭菜
02|清蒸鲈鱼
03|蘑菇炒山药
04|佛手山药扁豆糕
宜用疏肝理气、防风药膳
立春时药物保健也要顺应节气。应选择有利肝升发、顺调的中草药。“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疏肝理气的中草药如枸杞子、郁金、丹参、元胡等,可入膳、可入药,都是立春养生的好选择。
01|防风粥
春天可喝防风粥。做法很简单,将10~15克防风,洗净入锅,熬煮数分钟,将药液过滤后备用;把50~100克大米淘洗干净后入锅,加入适量清水,熬煮成稀粥后,在粥内加入防风药液,再放入洗净切碎的2根葱白,用小火稍煮后即可调味食用。防风,顾名思义,有“防风”作用,中医认为,防风性味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有祛风解表,祛湿止痛,祛风止痒之功。像春季受了风寒后头痛鼻塞、周身酸痛的人都可食用。注意防风粥应趁热服食,服食后以稍稍出汗为宜。
02|首乌牛肉炒竹笋
制首乌片30克,鲜嫩牛肉片150克,熟竹笋片50克,红枣10颗,料酒、姜末、盐、味精、五香粉、水淀粉、植物油、清汤各适量。植物油入锅烧热,加入姜末、笋片煸炒片刻,加入牛肉片、料酒煸炒一会儿,加入制首乌片、红枣及清汤适量,焖烧20分钟,待牛肉熟烂,再加入盐、味精、五香粉和匀,用水淀粉勾芡即成。有补益肝肾、滋阴降脂等功效。
晚睡早起,春捂防寒,宜散步
春季养生提倡晚睡早起
早春时节睡眠上应遵循“晚睡早起,与日俱兴”的原则。如何晚睡早起呢?即便晚睡,也要在晚上11时之前上床,到了早晨,可以比冬季起得早一些,到户外去散步,放松身体。
睡前睡后要按摩
立春时节,睡前用热水洗脚,并用双手按摩双足涌泉穴,能使全身暖和、舒适,睡得更安稳。睡眠时头部应朝东方。早晨起来,先使头脑清醒,再睁开眼睛。然后闭眼将双手搓热,熨眼几十遍。接着将眼睛左右旋转九遍后,将双眼紧闭一会儿,然后猛睁开双眼。这样可以去除肝火过旺所致的眼中风火。
应注意春捂防寒
立春时节养生主要就是防风邪,特别是乍暖还寒的时候,最好不要过早地减少衣物,仍应该注意保暖、防风。这就是古人说的“春捂秋冻”。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容易患上流感。
室内除尘通风
由于居室紧闭了一个冬天,会有不少灰尘积聚,同时室内空气污浊,在立春时节应打开门窗,对居室进行除尘通风,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的繁殖,预防疾病。
散步是立春最适宜的运动
虽然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但是寒气仍在。所以,在中医养生里,立春时节不要进行高强度的剧烈运动,以避免过度活动而损耗能量,损伤阳气。运动应该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散步就是立春最适合的运动。
做做消除冬季积食操
立春时节可以常按摩肝脏和脾胃,帮助身体排解冬季时体内的积食,是适合春季的养生运动。具体方法为:
1.双手平举,单脚站立,轻轻踮起脚跟,保持3~5秒后放下脚跟,一只脚做5次,再换另一只脚,如此循环3~5分钟,感觉头脑清醒了即可。
2.双腿跨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向前方,维持身体的重心,让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掌心向内,举起右臂,尽量贴近耳后,指尖向上延伸。手臂带动身体向左侧下压拉伸,细心感受右侧肋部的肌肉舒展。上下弹压15秒后,换另一侧重复此动作。下压时不要勉强,有轻微紧绷感即可。
按摩阳池穴、中渚穴和天井穴
按摩阳池穴缓解手脚冰冷
阳池即阳气的池子、阳气的聚集地,其穴位名其实已经很好地说明了它的功能。刺激阳池穴可以恢复三焦经的功能,激发人的阳气,将热能传达到全身。取穴时,先将手背往上翘,在手腕上会看到腕部背侧的横纹,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横纹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痛点,此处就是阳池穴。按摩阳池穴,手法一定要慢,时间要长,力度要缓。让阳气缓缓释放到全身。最好是两手一起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另一只手按压。
头晕目眩、打嗝就找中渚穴
中渚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经穴,为五输穴之一的输穴,五行属木,对诸多病症起着积极的治疗作用,且效果突出。很多人突然起身或转身时会感到头晕目眩。这时就可以按摩中渚穴:用大拇指和食指用力按揉中渚穴,深吸一口气,大约6秒后,缓慢吐气再按压,左右交替,各做5次。按压中渚穴还可以治疗打嗝。如病中的老人也会打嗝,这多半是老人病情加重的表现,或者吃了寒凉或辛辣的食物、受凉、精神受到了刺激引起的打嗝,都可通过按摩中渚穴进行有效的治疗。
按摩天井穴可调节心情
天井穴是手臂上的消气穴,爱生气的人,可按揉天井穴来舒缓心情。同时,天井穴是治疗淋巴结核的首选要穴。有人在颈部皮肉间可摸到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联,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也就是西医所说的淋巴结核,主要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有关,这时就可按摩天井穴。
立春正月节坐功
每天晚上,盘腿坐,两手相叠按左大腿上,上体连头向右转,目视右后上方,呈耸引势,略停几秒钟,再缓缓转向左方,动作如右。左右各做15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36次,漱津(即舌舐上腭,并两颊、上下齿唇间,此时唾液则增加分泌,养生家称为津液)几次,待津液满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36息而止。
此功法可改善风气积滞、颈项疼痛、耳后痛、肩臂痛、背痛、肘痛等。
如何防治春天容易犯的高血压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肝气、肝阳的生发太过密切相关。春天,凡有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因此提醒高血压患者,一旦感觉头晕、头胀痛时,除了要反复监测自己的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降压外,还要注意饮食清淡,控制盐、胆固醇、脂肪的摄入,严格戒烟限酒。
另外,保持心情舒畅也能防止高血压及心脑疾病。从立春起,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也随之上升,容易导致气血逆乱,使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而人体气血如自然界的流水一样,需舒展畅通。所以,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尽量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
如何治疗立春易患的头痛病?
中医认为头颅居身体之首位。人体五脏六腑的清阳之气,皆循经由此而上流注入头部,故中医称头为“诸阳之会”。在中医辨证中,感受外风是头痛原因之一,立春时节为冬春之交,时常有大风,如果生活起居未避风邪,以致诸邪自表侵袭于经络,上犯头部,使人体清阳之气升之不畅,浊阴之气不降,化为头痛。《黄帝内经》中讲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就是说当风邪侵袭人体时,人身体的上部最先受到损害。
对外感风邪引起的头痛,可用单纯拔罐法治疗。对大椎、风府、太阳、曲池四穴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此法特别适用于风热头痛,症状表现为:头痛而胀,甚则疼痛如裂,伴有发热恶风,面红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可配合拔罐吃些天麻炖鱼头,天麻是防风药物。天麻药膳具体做法:将1个鱼头去鳃、洗净放入大碗内(鲤鱼、青鱼、鲢鱼的鱼头均可,重250克左右的),再将20克天麻洗净后切成片。接下来把天麻放入鱼头内,再加葱、姜、料酒、盐及清水适量,放入锅中隔水蒸至鱼头酥烂,大致需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