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阳气初生,补肾填精不要省

黄帝内经冬至养生经

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太阳黄经达270°时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时节意味着数九寒天开始了,每9天为一个“九”。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中医认为“气始于冬至”,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节,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的食品。

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心态平和,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乐趣,合理用脑,不为琐事劳神。避免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同时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还要预防疾病。冬至是最冷季节的开始,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也增多。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冬至——阳气初生,补肾填精不要省
冬至气候
阳气始生,气温继续下降

阳气始生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8℃。

气温继续下降

冬至之前经过了夏秋两季,地面储存的热量仍有存余,直到冬至,地上还有积蓄的热量向空中散发,所以近地面气温还没有降到最低。而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逐渐北移,但由于地面得到的热量少,而向空中散发的热量多,所以气温会继续下降。

冬至——阳气初生,补肾填精不要省
人体反应
阳气减弱,易得寒邪

阳气减弱

冬至时分,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节气气温骤然下降,人体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会感受寒邪,发生疾病。而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

心血管神经脆弱

寒冷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调,使细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同时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凝时间缩短,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引起血液淤滞或血管梗死,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重病症。

养生原则
及时进补,最好从中年开始

及时进补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由这句谚语就能看出,冬至在养生保健方面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中国古时曾将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阳气初生的时间。古代养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女性怀孕一样,需小心呵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食补更重要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温度低,人体为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分解,产生更多的能量,以适应机体的需要。因此,应多吃富含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寒冷也影响人的泌尿系统,促使排尿增加,较多的钠、钾、钙等无机盐随尿排出,因此要补充相应的食物。这些物质必须靠大量饮食摄入才能得以保障。

最好从中年开始进补

《黄帝内经》讲,男子在40岁以前,精力旺盛,肌肉饱满,筋骨强健;40岁后则开始出现“肾气衰”现象。而女子35岁前身体健壮,面貌娇嫩,头发生长旺盛;35岁后,精力开始不济,面部开始焦枯,头发开始脱落。因此,正常人进补,男子宜在40岁左右开始,女子宜在35岁左右开始。具体进补方法,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可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哪类症候,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冬至食补
增加糖类和维生素的摄取

多吃萝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凉解毒。萝卜可与菊花茶搭配食用,有诗云:“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萝卜的养生、保健、药用效应与菊花茶有着相融之处。

增加糖类的摄取

冬季适度增加全麦面包、稀粥、糕点、苏打饼干等糖类的摄入,既有助于御寒,又可以振奋情绪。专家建议把面食、点心类食物当做可以吃的抗抑郁剂。还可吃复合性的糖类营养品改善心情,效果虽然慢一点,但更合乎健康原则。

增加维生素的摄取

冬季缺少蔬菜,容易导致维生素的缺乏,因此饮食中应特别注意增加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白萝卜、胡萝卜、辣椒、土豆等蔬菜,柑橘、苹果等水果。还要增加动物肝、瘦肉、鲜鱼、蛋类、豆类等食物,以保证身体对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的需求。

冬至——阳气初生,补肾填精不要省
养生菜谱

01|桂圆羊肉汤

材料:
羊肉500克,桂圆肉15克,生姜20克,葱结、盐、味精、料酒各适量。
做法:
将羊肉切成大块,放入锅中加水750毫升,大火煮沸后捞出洗净。取沙锅,放入羊肉块、桂圆肉、拍碎的生姜、葱结、料酒,水(以淹没羊肉为度),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炖2小时至酥烂,加入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益气补虚,养心安神,适宜冬季食用。有潮热盗汗等阴虚火旺症状者忌服。

02|炒双菇

材料:
水发香菇、鲜蘑菇各250克,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料酒、姜末、鲜汤、香油各适量。
做法:
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末、酱油、白糖、料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鲜汤烧沸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香油,装盘即可。
功效:
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高脂血症患者更为适宜。
冬至——阳气初生,补肾填精不要省
冬至药补

正确进补,温补肾阳

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将黄芪、党参、当归、田七等与鸡、鸭或狗肉同煮食,或是长期过量服用人参、鹿茸、阿胶等中药,反而对身体有害。据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发现,在无疾病且身体强壮的状态下超量服用补药,会产生口干舌燥、鼻孔出血等滋补综合征。因此,冬令进补应注意有的放矢,切莫多多益善。

推荐保健药膳

01|壮肾阳补酒

用雄鸡睾丸4对,桂圆肉200克,巴戟天50克,白酒1000毫升。选用从刚开啼的公鸡身上取下的睾丸,蒸熟后剖开、晾干,与桂圆肉和巴戟天一同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2~3个月即可饮用。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早晚饮服。有温补肾阳,养心安神的功效。用于阳虚畏寒、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心烦失眠、便溏泄泻、夜尿频数等。

02|河车粥

新鲜紫河车1个,将血管挑开洗去淤血,与猪瘦肉250克(切块)、生姜10片(切丝)、大米100克一同煮粥,再加适量葱、盐,每周2~3次,连续15~20次。可治疗老年性贫血。紫河车味甘、咸,性温,归肺、肝、肾经,有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的功效。

起居养生
防寒保暖,经常锻炼

注意防寒保暖

冬至以后,气温比较低,天气寒冷,尤其是夜晚多在0℃以下,因此白天要及时添加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循环。夜晚要多盖棉被,不要开窗睡觉。

经常锻炼身体

平时应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偶尔洗一洗冷水浴,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谨防老年病复发

老年人的体温本身就低,进入冬季,体温会更低,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同时由于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也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因此老年人应注意居室保暖,少外出,不得已要外出时,要多穿衣服以御寒。在公园晨练时,家人应陪伴在其身旁。

勤搓手可防冻伤

在严冬手脚冻伤后,进屋后不要立即将冻僵的手脚放到取暖器旁边烤,或放入热水里烫泡。这样对手脚皮肤保健非常不利,日后很容易生冻疮。应在距离取暖器不远的地方,将裸露的手脚互相搓擦,使手脚的温度自然回升,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严冬时节养成搓手的习惯对身体很有好处。搓手的方法很容易,就是双手抱拳,双手从虎口接合,双手捏紧,再移动双手转动,使双手在转动过程中手的各部分互相摩擦。搓手的时间可长可短,平时可经常这样做。

冬至——阳气初生,补肾填精不要省
经络调养
治足跟痛靠太溪穴

多种方法缓解足跟痛

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常有足跟痛,在冬季容易频发,中医认为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湿热下注、过度劳累、增长骨刺以及各种外伤等因素导致足跟软组织损伤和退行性病变,但根本原因是肾虚。按摩太溪穴可治疗足跟痛。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输穴,是足诊三脉“决生死,处百病”三大独特要穴之一,古代又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其重在补肾,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顺着太溪穴可把肾经的气血引到涌泉穴。只要太溪穴被激活了,新鲜血液就会把淤血带走,足跟自然就不痛了。除了用手指按揉太溪穴外,有时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度要柔和,以感觉酸胀为度,不可力量过大,以免伤及皮肤。

泡脚治疗足跟痛

用苏木、透骨草各30克,桃仁、红花、当归、独活各15克,乳香、没药、血竭各10克。先将药物一起加水煎煮,然后将滤过的药液倒入盆中,趁热洗脚,保持水温在50℃~60℃左右。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左右,10日为1疗程。

刮痧治疗足跟痛

先重点刮拭阿是穴和踝部内、外侧区,每个部位都要刮到出现痧痕为宜,刮后用指端点揉阿是穴5~10分钟,需要用重手法;然后再刮拭足背、足底区;最后刮小腿内、外、后侧区和膝弯区。如果配合外敷阿是穴,会有更好的效果。此法要每日1次,坚持治疗效果更好。

按摩太溪穴治疗手脚冰冷

冬天很多老人会被手脚冰冷困扰,刺激太溪穴能起到去寒作用。睡前刺激太溪穴,每天坚持,症状会渐渐好转。也可以在白天,将米粒贴在太溪穴上,若能同时刺激次髎穴、涌泉穴。

冬至——阳气初生,补肾填精不要省

冬至十一月中坐功

每天晚上,起身平坐,两腿前伸,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半握拳,按在两膝上,使肘关节分别朝向左右斜前方,拳心朝外,上身前俯,极力以拳压膝;重心后移,双拳轻轻按膝。如此做15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

此功法可改善手足经络寒湿、臂股内侧痛、足痿、嗜睡、足下热痛、脐痛、胁下痛、胸满、上下腹痛、大便秘结、颈肿、咳嗽、腰冷等。

冬至——阳气初生,补肾填精不要省
杨力教授答疑

为什么冬至时节易发生心肌梗死?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心脑血管病往往会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寒冷的气温作用于机体时,会使人体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不畅,甚至引起淤血阻滞,从而为心脑血管病的发作和加剧提供了条件,易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重病症。冬季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较其他季节为高,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气候急剧变化、气压低时,冠心病病人会感到明显不适。国内资料表明,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冬至正值岁末,是冷空气最活跃的时候,有的地方有时平均气温的下降幅度可达7℃~10℃。

冬季防心肌梗死,要注意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冬季多雾、气温低,不应早出晨练,否则一冷一热很容易发病。

冬至——阳气初生,补肾填精不要省

冬至如何预防肺炎?

中医认为,肺炎属中医“风温”、“咳嗽”等病症范畴。其常因劳倦过度等人体正气不足时,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功能也在逐渐衰退,肾阳不足,抵抗力下降,再外感风邪,导致肺卫不固,肺失宣降,故而非常容易罹患肺炎。

可用拔罐法治疗肺炎。先用常规方法对大椎、身柱、肺俞穴进行消毒,首先在穴位上施针,然后以闪火法在以上穴位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注意随症施用相应治疗方法,在听诊时啰音较明显的相应区,如右侧肩胛区和右侧胸区稍下端等部位,施以单纯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条目信息
1
本条来源于杨力主编的《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2
本条ID:20242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