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霜降养生经
每年公历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开始落叶了。
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时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这是关键。因为,霜降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外寒内热,气温渐冷,人体内的血液见寒易凝,在这段时间人的手脚易凉,后背易冷,是气血遇寒循环不畅所致,但心里有燥热的感觉,这是“秋行夏令”的结果。因此,在霜降时节要注意添减衣物。面对这种气候,阴天时要适当地增加外衣,有阳光的天气适当减外衣,不要被寒气所伤,也不要热伤风。
还应注意清郁热。现代生活中,因为快节奏与压力大,导致许多人的阳气不能与自然阳气同步变化,因而秋冬交接阳气不能收藏,受到自然界燥气压迫形成体内郁火。阳气太过形成郁火,属于体内邪气。邪气太盛进入脏腑,百病开始横生。此节气还应注意防胃病,霜降时节,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生,如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天气渐冷,开始降霜
天气渐冷、开始降霜
霜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阳历10月23~24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时开始。“霜”,反映出空气中水分越来越少,是气候干燥的表现。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呈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秋季向冬季过渡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一般来说,白天太阳越好,温度越高,夜里结的霜就越多,所以霜降前后早晚温差更大。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们所说的“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霜降之后,树叶开始枯黄、掉落,一些动物也开始逐渐进入冬眠期。
手脚凉,胃病多
手脚凉,内心燥热
这个时节天气渐冷,很多人手脚易凉,后背易冷,但心里有燥热的感觉,这是气血遇寒循环不畅所致。
脾胃功能旺盛
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耗热量增多,胃液及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改善,食量增加,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生。
胃肠疾病复发
深秋及冬天外出,气温较低,且难免吸入一些冷空气,引起胃肠黏膜血管收缩,致使胃肠黏膜缺血缺氧,营养供应减少,破坏了胃肠黏膜的防御屏障,对溃疡的修复不利,还可导致新溃疡的出现。
以平补为主,劳逸结合
平补
秋季是易犯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进补中当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
劳逸结合,冷暖得当
在寒冷的深秋时节,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消极低落;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供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应注意腹部保暖;坚持定时定量进餐,食物冷暖适宜,切忌暴食和醉酒,同时要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药物。
少吃过热、辛酸和辛燥食物
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秋补”比“补冬”更要紧。《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
勿食过热食物
霜降节气,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按中医理论,此节气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生。寒冷的季节里,大多数人喜欢热食,如吃火锅、喝热粥等,特别是有人常以烧酒御寒,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增加对胃黏膜的刺激,可促使溃疡面扩大加深,使病情加重,如溃疡损伤血管就会引起消化道出血。因此,此节气应避免吃过热的食物。
少辛增酸强肝功
少吃辛味,肺气太盛易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肝五味主酸),以增强肝脏的功能。要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可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杨桃、柚子、柠檬、山楂等。
忌食辛燥伤肺阴
秋季最好忌食辛辣、烧烤、油炸食品。使用少量的蒜、葱、生姜、大料、茴香等辛辣的调味品来调味,或以性温的食物来煲汤,应注意选配银耳、百合、荸荠之类滋阴润燥的食物同煲,就不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从霜降开始,气候逐渐寒冷,秋补可以适当多吃些猪肉、羊肉和兔肉。秋季偏燥,易犯咳嗽,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应多吃些有润肺作用的水果和蔬菜,如梨、苹果、萝卜等。
01|五味白肉
02|素炒三丝
以甘润温养为主
中医认为,霜降前后外邪是寒邪与燥邪的混合体,燥邪仍会损伤津液。因此,一方面要养阴生津,减少燥邪对肺的伤害;另一方面要适度平补,以抵御寒邪。总体来说,也就是要甘润温养。
01|金芪花茶
金芪花茶有清热泻火的功效。黄芪5克,金银花、茉莉花茶各3克,用200毫升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为止。
02|连翘玉茶
用连翘10克、玉竹3克、绿茶5克。用200毫升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有清热解毒,消肿散节,抗菌的功效。
注意保暖,锻炼强身
注意保暖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由于天气变得一天比一天寒冷,老年人容易患上“老寒腿”的毛病。“老寒腿”也就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因此,老人到了秋末应特别当心,注意膝关节的保健,尤其应做好膝关节的保暖防寒工作。
合理的体育锻炼
打太极拳、慢跑、做各种体操等对身体关节十分有益。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贵在持之以恒。有些老年人经常以半蹲姿势,做膝关节前后左右摇晃动作。这种锻炼方式是不可取的。因半蹲时髌面压力最大,摇晃则更会加重磨损,致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一旦发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立即到医院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常做呼吸导引功
仰卧在床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自然外分,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十二息,即改为口吸,吸要深长直吞入腹,再慢慢自鼻呼出,一吸一呼为一次,共做36次。此功法可散寒止痛,改善腹寒、腹痛。
刮拭膀胱经,天柱穴是关键
刮拭膀胱经
可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长时间保持相同的姿势的人,如编辑、司机等,使肩颈长期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如果这时再受寒、受凉,将会严重影响局部气血畅通,使紧张的肌肉发生痉挛、酸胀,并加剧疼痛感。刮痧可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最终缓解肩膀肌肉僵硬和酸痛感。刮拭方法:先用刮痧板的长边刮拭颈部的督脉处,从中府穴向下刮至大椎穴。然后用双角刮法刮拭颈部的膀胱经处,要从天柱穴刮至大杼穴。
按摩天柱穴
天柱穴能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天柱穴是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按摩时,让患者取俯卧位,肌肉放松。在后头骨正下方凹陷处找到天柱穴,然后用手指按压天柱穴,按压时,患者一面缓缓吐气一面揉6秒,反复10次,就可治疗肩膀僵硬、酸痛。也可以用热敷,或在淋浴时用暖水喷射酸痛的部位,也有一定的舒解作用。
霜降九月中坐功
每天5:00~7:00之间,平坐于地上或床上,伸展双手攀住双足,随着脚部的动作用力,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如此做5~7次。然后牙齿叩动36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9次。
此功法可改善腿膝部疼痛、小腹胀痛、尿潴留、毒火攻心、畏寒抽搐、痔疮、脚气、脱肛等。
霜降时节哮喘易加重,怎样治疗效果更佳?
哮喘(寒哮)多因身体素虚或因肺有伏痰,外感风寒、精神刺激、抑郁等因素皆可触动肺内伏痰而诱发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寒冬季节及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或诱发者较多。
发病时,可以吃一些益肾补肺、平气止喘的食物,如老母鸡、乌骨鸡、甲鱼、猪肺等。平时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猪肝、蛋黄、鱼肝油、南瓜、杏仁等,因为这些食物都有润肺、保护气管的功效。
也可用刮痧方法治疗。如果是发作期刮拭大椎、定喘、大杼、风门、肺俞、中府、天突、膻中、尺泽、太渊。要重刮,力度由轻到重,直至出痧为止。每次选3~4个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
如何治疗霜降时容易复发的老寒腿?
老寒腿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又叫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因为平时膝关节负重最大,活动最多,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发病率最高,且易复发。膝关节遇到寒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中医认为,寒则血凝,经络不畅。故在天气寒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防止膝关节受凉。
在治疗方面,膝关节一旦出现疼痛,就要积极治疗,采取热敷、理疗按摩等简易疗法便可控制症状。如疼痛仍止不住,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炎痛、炎痛喜康、双氯芬酸、布洛芬、芬必得等,同时外用一些止痛的喷剂及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