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痰饮中阻小半夏苓桂术甘亦良方
名医简介徐景藩(1927〜),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胃病患者常伴有呕吐症状,其中属于痰饮中阻者,因饮停于胃,胃气不和,上逆为呕,该类病人常自觉胃脘部痞胀不适,畏寒喜暖,胃中漉漉有声,头目昏眩,吐出多量液体,兼有未消化的食物,轻则数日一呕,重者每日呕吐。徐老认为此由中焦阳气不振,水谷不归正化,水反为湿,湿停成饮。加以胃中津液与饮食之物俱合,不易顺利排入十二指肠,至一定容量即随胃气上逆而呕出。不少患者小…- 50
- 0
-
病苦冒眩用经方,化痰涤饮重泽泻
名医简介徐景藩(1927〜),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眩晕病不离乎肝,目为肝窍,而应风木,故肝阳化风,肝阳上扰或肝阴不足,均可出现眩晕。肝阳之上扰,每兼痰浊为患,痰浊在中焦,肝之风阳激动,遂致痰随阳升,上犯清窍,胃气上逆,呕吐痰涎。稠浊为痰,清稀为饮,都是人体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仲景早有“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的宝贵经验方论,“冒眩”为昏冒旋眩之意。泽泻汤由泽泻和白术两药组成,…- 28
- 0
-
治痫必祛痰,有瘀当活血
名医简介徐景藩(1927〜),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痫证之作主要由痰浊、痰聚、气逆、风动而导致,痰散、气平、风息则发作停止。痰浊聚散无常,以致痫发无定时,故治疗痫证的关键当以祛痰为要,配以顺气、熄风、镇痉之法。临床所见,痫发有轻重,病程有久暂,病人体质有差异,内脏功能障碍程度和痰浊的性质有所不同,故难以一方统治所有患者。但关于祛痰剂的运用,尚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菖蒲、郁金、贝母、半夏、陈皮、茯苓等药…- 39
- 0
-
漫云下垂皆气陷,阴虚挟湿每细参
名医简介徐景藩(1927〜),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内科名家。治分三证顾虚实升降润燥贵得宜一、中虚(脾胃气虚)气滞证主症为胃脘痞胀,隐痛,嘈杂,空腹为甚,得食则缓,食量减,大便易溏,神倦,舌质偏淡,脉细。治法宜补脾益胃佐以理气。主方为《医方集解》六君子汤,药如炒党参、炙黄芪、炒白术、炒山药、云茯苓、炙甘草,常可加煨木香、炒陈皮、红枣等。兼胃寒者加干姜或高良姜,寒盛加肉桂(或桂枝)、甘松,泛酸加海螵蛸…- 28
- 0
-
风火痰瘀相兼为病,熄风活络釜底抽薪
名医简介徐景藩(1927〜),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风以经络脏腑分类,由来已久,因能区别病位深浅和病情轻重,故迄今仍然沿用。中脏腑者必兼中经络,初病中于经络,过半日或数日也有出现中脏腑之征象者,是由于风、痰、火、瘀病理因素错杂,矛盾继续发展所致。所以在接诊患者时,对于中经络的诊断,暂宜冠以“初步”二字为妥。否则,病情转化而缺乏预见,会带来医疗上的麻烦。《素问》谓:“阳气者,烦劳则张。”“烦劳”包括…- 33
- 0
-
术芍连脂巧配伍,口服灌肠两结合
名医简介徐景藩(1927〜),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久泻者脾必虚肝易郁阳易衰泄泻迁延未愈,历3月以上,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便下1日数次,水谷运化不健,脾气必虚。在脾气虚的基础上,还会导致脾阴虚、脾阳虚。久泻常见腹痛,腹痛必有气滞。或因肝气失于条达,腹痛而兼胀;或湿热内留肠腑,侵及粘膜,其痛较甚且常见赤白冻;或脾胃虚寒,寒凝气滞,则腹痛绵绵,遇寒尤甚。脾气既虚则肝气易郁,肝愈郁则脾愈虚,土木两脏之病理…- 46
- 0
-
白及三七糊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名医简介徐景藩(1927~),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我们在近4年内收治2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先有呕血,继有便血(黑粪)者16%,主要表现为便血者84%。如从病因分析,由于饮食不当引起者45%,劳倦所伤而致出血者44%,两者合计约为89%。白及三七糊剂白及粉1.5〜3g、参三七粉1.5〜2g。1日3次或6小时1次,温开水调成糊状内服(按1g粉剂加8ml水的比例),服后半小时内不饮水。血止后继服3…- 30
- 0
-
脾胃病专家徐景藩经验方
一、疏肝和胃汤(散)药物组成:苏梗10克、制香附10克、炒枳壳10克、佛手片10克、炒白芍15克、炙鸡金6克、炒陈皮6克、炙甘草5克、石见穿15克。剂型:一般用汤剂,也可将上列药物研末,制成散剂。用法:汤剂每日1剂,2次煎服。散剂每包15克,纱布包、扎紧,开水泡焖或煮沸后服汤,每次1包,1日2~3次。适应证:适用于肝胃气滞证。表现为胃脘痞胀,胀甚则隐痛,可及两胁,食后尤重,得嗳气则舒,情志不畅易诱…- 35
- 0
-
慢性胃炎阴虚夹湿如何治疗
临床上遇到有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阴已虚,却又夹湿,治疗用药颇为棘手,现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以供参考。胃病阴虚夹湿,一般症状较多,其中具有特征意义的征象之一,就是舌质红而干、舌苔白腻。既然阴津亏虚,为何又有湿浊,这不是相互矛盾吗?我是这样理解的,这类患者有三种可能性。一是整体属阴虚,也包括胃阴虚,局部脏腑有湿浊,一般源于脾胃;二是由于肝胃气滞而生郁热,久则耗伤阴液,气滞津凝而成湿浊;三是由于药物…- 32
- 0
-
黑霉苔应分清是湿是热
慢性胃病见黑霉舌苔者,临床并不少见。首先应询问是否服用过何种药物?如铋剂药物服后有黑苔,停药后可自行消退。其次要排除食物染苔,因食物染黑者,苔色浮,漱洗即可清洁。若非上述两种情况而见黑苔,按病机分析。舌黑而润者,常由于胃中湿热所致;舌黑而干者,良由里热熏蒸,此其大概。联系患者表现的其他症状,四诊合参,随证而治之。舌为胃之镜。舌上黑苔渐化薄而渐消则病好转,舌黑不化或加深加厚则病变发展。故黑苔之消长对…- 20
- 0
-
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经验
顽固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不一,治法亦有差异。据个人经验,大多数宜以调理脾胃为主,尤其是口腔粘膜溃疡反复发作者,每与胃热或脾虚有关;若兼有舌尖、舌边溃疡者,与心、肝气郁或郁热伤阴、营阴不足有联系。不能简单地一见口腔溃疡概以“胃热”论治。例如患者李某,女,56岁,退休工人,于1983年5月12日来诊。主诉口腔粘膜及舌尖、边等部位溃疡经常发生,已历半载,屡经中西多种药物内服,并用外敷,注意口腔卫生,调整…- 34
- 0
-
运用疏肝理气法的经验
疏肝,是疏泄肝气的简称,疏肝必理其气,故亦即疏肝理气,是治疗肝气郁滞的主要治法。《内经》早有“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等治疗原则的记载,后世又续有阐发,如清代叶桂认为“过郁者,宜辛宜凉,乘热达之为妥”,对“木郁达之”的治法,作了适当的补充,又提出应该注意“用苦泄热,而不损胃;用辛理气,而不破气;用滑濡燥涩,而不滋腻”(《临证指南医案》郁证),我认为这些论述对肝气郁滞证的治疗…- 13
- 0
-
谈多药伤胃与胃病服药宜忌
“多药伤胃”和“胃喜为补”是叶桂对治疗用药和调护的两句名言(见于《临证指南医案》卷三的脉案中)。我认为这对于医者和患者都很适用。“多药”是指一次用药的品种多,药量重。有的病人由于病证较复杂,医者用药面面俱到,冀其速效,药多量重,汤剂以外,又开丸、散和西药,药入胃中,影响消化和饮食,大便溏泄,食欲不振。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增加脾胃的负担,不同程度地影响脾胃运化和吸收,往往使病情加重。有的处方…- 37
- 0
-
胃下垂并非纯属中气下陷
《灵枢·本脏篇》说:“肉不称身者,胃下”,“肉么者,胃薄”,“肉小而么者,胃不坚”,“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这里所述的“胃下”、“胃薄”、“胃不坚”,与现代医学所称的“胃下垂”的名称及其病理形态十分相似。“胃下”是指胃体位置下垂;“胃薄”、“胃不坚”是指胃的结构形态改变。我认为胃下垂的病机具有脾胃中气虚弱的一面,同时还兼有气滞和痰饮的病理因素;久病还可出现气虚气滞血瘀。在脏腑病变方面,除脾胃本身外…- 26
- 0
-
胃病兼血瘀如何辨证用药
胃脘痛兼有血瘀证候甚多。由于胃痛常呈慢性发作性,在病程中常可见有血瘀征象,尤以中虚(脾胃气虚)气滞证为多。其他如肝胃不和或胃阳不足证患者也可兼见血瘀证。我常据证配用化瘀药物而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就胃痛与血瘀的病机、症状和治疗用药等方面,谈谈我的认识和经验。首先是关于血瘀的形成和病机转归。由于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多气多血,如因饮食不节(饥饱失常、生冷或酒辛辣过度等),情志不畅、劳逸不当等等因素,都可影…- 28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