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取发表利水,续用温补收功
名医简介余瀛鳌(1933〜),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急性肾炎当前多数临床家认为“风水”与急性肾炎的主症大致相合。用《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越婢汤等方治风水,临证有一定效验。后世治风水者,大致未越仲景藩蓠。在诊疗过程中,应尽可能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摸索出一些治疗规律,便于掌握运用。现将临床经验介绍如下。风水第一方:急性肾炎,遍身水肿,头痛,小便短赤。宜发表祛风利水。麻黄(先煎)6g、苏叶(后下)9g、防…- 44
- 0
-
理气疏肝难为主,滋肾和肝可收功
名医简介余瀛鳌(1923〜),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根据其临床的不同表现,其辨证大致宜在中医“胁痛”、“黄疸”、“肝气”等门中寻求治法。迁延性肝炎一般病期较短,证候较轻。但消化系统症状、肝区疼痛、神疲乏力等症可反复发作,肝功能试验可有轻度损害。慢性肝炎病程须在1年以上,患者体质一般较差,面色多呈黯黄或灰滞,多有肝肿大或肝脾均肿大(质较急性期为硬);黄疸可有可无,有些患者可有蜘…- 33
- 0
-
偏头痛不休 柴芎蔓芷汤
名医简介余瀛鳌(1933〜),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文献学家。西医认为本病是一种发作性的血管性头痛,由于一侧头颅动脉舒缩功能失调,扩张、搏动而致头部偏侧产生疼痛,可以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证候。中医将偏头痛列于“头风”范畴。前人有“新感为头痛,深久为头风”之说,多因肝风或风邪袭于少阳,或肝郁气血壅滞,或因于风痰所致。有些患者可以产生邪郁化热。其证头痛偏重于一侧,可呈搏动性、阵发性疼痛,疼痛的程度不…- 83
- 0
-
名老中医余瀛鳌经验方
一、润腑通幽丸组成:当归45克、熟地36克、川芎30克、桃仁45克、瓜蒌仁36克、火麻仁60克、郁李仁36克、川厚朴24克、枳实24克、肉苁蓉40克、紫菀36克、羌活36克。功用:养血润燥,行滞通便。主治:中老年习惯性便秘(阴血虚,肠道燥热)。加减法及制药用法:若大便细硬,或如羊粪状,上方减羌活、厚朴,加元参45克、麦冬45克、熟大黄40克;平素兼有口苦、口干、溺黄者,去肉苁蓉、羌活,加黄芩40克…- 20
- 0
-
中医诊疗中的法治与意治
中医临证,要求在辨病和辨证的基础上“立法处方”。所谓“法治”,一般是在“辨证”之后,“论治”、处方之前必当确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试以便秘而言,如症见阳明胃实、燥渴谵语,属实闭,立法宜泻实通腑;老弱之人精血匮乏或产妇气血不足,以致肠胃失润之便秘为虚闭,当以养血润肠为法;口燥唇焦,舌苔黄,小便黄赤,喜冷恶热为热闭,立法宜清热导滞;唇淡口和,舌苔白,小便清,喜热恶寒,此属冷闭,治当以温润为法。掌握辨证和…- 35
- 0
-
“常法”治病失效之后
对于各种常见多发性疾患,不论中医、西医都有一套常用的防治方法,可以称之为“常法”。一个医生在诊疗方面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熟习“常法”。但光是熟悉“常法”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证情,因此还需要学习、掌握一些灵活变通、更能契合具体情况的治法,这种方法简称为“变法”。掌握“常法”与“变法”的多少及其运用的精确熟练程度,是厘定一个医生诊治水平高低的标尺。最近我翻阅了清初张石顽先生的一个治案,案中谓:“癸卯元夕,…- 19
- 0
-
从“通治方”治病谈起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遇见了一位老病友。他早年参加革命,10多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中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两膝关节及手指关节经常肿痛。最近几年关节变得有些畸形,行动屈伸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每当阴天或下雨之前,膝关节就沉重发麻,相当痛苦。解放后,经过多种方法治疗,效果都不太理想。去年冬天,有一位中医大夫告诉他一个所谓“屡用有效”的治疗关节炎的“通治方”。他如获至宝地加以配制成丸剂,连续服用,至今已有4个…- 24
- 0
-
悬饮(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案
王某,男,27岁。1965年3月24日初诊。患者旧有结核病史。1964年春,曾有右胸侧腋下部剧痛发作,深呼吸时疼痛加剧,伴有低声咳嗽。经某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给以异菸肼配合镇痛剂,治疗数月后诸症悉平。又继服异菸肼3个月停药。1965年3月初,患者又感胸侧部疼痛,右背部亦有引痛,发热、咳嗽又作。近1周来,发热明显,兼见恶寒,肢冷,汗出,体虚肢乏,精神委顿,食减,并略感呼吸急促。右胸侧位…- 40
- 0
-
治肝病重视滋肾水以涵濡肝木
余氏十分赞赏清·陆定圃有关肝病立方遣药的见解,“盖此证初起即宜用高鼓峰滋水清肝饮(地黄、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当归、白芍、柴胡、栀子、炒麦仁)、魏玉璜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干地黄、当归、枸杞子、川楝子)之类稍加疏肝之味,如鳖血炒柴胡、四制香附之类,俾肾水涵濡,肝木肝气得舒,肝火渐熄而痛自平。若专用疏泄则肝阴愈耗,病安得痊”。反对遇肝炎胁痛动辄使用疏肝利气之品,当精确辨证,据证加减施治。其认…- 34
- 0
-
辨病论治与“通治方”
一、辨病论治从医学发展的观点分析,“辨病论治”当早于“辨证论治”,因为医者对疾病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深入到一定阶段,又希望能得到删繁就简的证治规律,从治疗学的观点,就是寻求更切合病证、便于在辨病论治中广泛应用的“通治方”。如《素问·腹中论》治疗鼓胀用“鸡矢醴”方,属于辨病论治;后世有将臌胀分为数种证型予以分别处治,重在辨证论治。《内经》除臌胀病外,以生铁落饮治狂病,四乌骨一茹丸治“血枯”病等,…- 17
- 0
-
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创新
中医药学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继承与弘扬,目前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现针对中医药学的继承、弘扬和创新问题,浅述如下。1.中医药具有坚实的学术基础,继承与创新反映其发展的基本特色:我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早在战国后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以及其后相继编撰的《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著的刊行,为共同奠定中医药学较为系统、完整的学术临床基础创造了优越的条…- 42
- 0
-
“上病下治”与“下病上治”
在《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里曾首先提到“……病在上,治之下;病在下,治之上……”说明对于疾病的处理,除了通常的治法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病情须要作异乎寻常的处理。“上病下治”及“下病上治”即属于后一种情况,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这种治法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一、何谓“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上病下治”和“下病上治”,分内服与外用药物两大类。从内服药物而言,所谓“上病下治”,即上焦(有时指中焦)及偏于…- 12
- 0
-
历代中医古籍文献概述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学,是我国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藏的精粹内涵,主要依靠数以万计的丰富典籍文献予以传世,并由此得到继承与发扬。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其医药学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也是迄今所见世界传统医学中具有较为系统、完整的理论和临床体系的一门切于现实应用的医学科学,为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所共识。世传中医药图书,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两大部分,内容精彩纷呈,瑰宝璀璨夺目。作…- 36
- 0
-
勤求搏取学验俱丰——中医临床文献学家余瀛鳌(简介)
余瀛鳌,江苏阜宁人,1933年生,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史文献所所长。早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其后参加首届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班,并拜名中医秦伯未为师,多得其传。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文献工作,在临床、文献、教学中学验俱丰,硕果累累。主编出版《新安医籍丛刊》、《中医文献辞典》等多种大型学术著作,培养博士、硕士19人。因其在工作中的突出贡献,1992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为英国剑桥国际…- 27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