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疏肝难为主,滋肾和肝可收功

名医简介

余瀛鳌(1923〜),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根据其临床的不同表现,其辨证大致宜在中医“胁痛”、“黄疸”、“肝气”等门中寻求治法。迁延性肝炎一般病期较短,证候较轻。但消化系统症状、肝区疼痛、神疲乏力等症可反复发作,肝功能试验可有轻度损害。慢性肝炎病程须在1年以上,患者体质一般较差,面色多呈黯黄或灰滞,多有肝肿大或肝脾均肿大(质较急性期为硬);黄疸可有可无,有些患者可有蜘蛛痣、肝掌。血液化验检查,往往显示肝功能损害比较明显。不论是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我认为从总体而言,不宜以疏肝理气法为主,而应注意肝肾并治(或兼顾脾胃)。

肝区疼痛明显,不思饮食,甚则呕恶者,可用遣怒丹(白芍、柴胡、甘草、乳香末、广木香、白芥子、桃仁、生地、枳壳)去白芥子,加川楝子、姜半夏施治,有较快的止痛效验。其具体方药剂量是:

白芍18g、柴胡6g、桃仁12g、生地12g、乳香末(分冲)4g、广木香(打)4g、枳壳4g、川楝子12g、姜半夏6g、炙草5g。

此方重用白芍以疏养肝木,助柴胡之疏泄;滋肾阴、养肝血;桃仁、川楝子以逐肝瘀、利肝气;更以乳香、木香、枳壳以止痛;姜半夏合炙草以止恶和中。全方突出“滋”、“养”、“和”三字,效著而较少流弊。

对于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胁痛较轻,胁腹或有胀痞感,消化系诸证明显,乏力肢倦,嗌干咽燥,无明显黄疸,肝功能1项或数项不正常者,在治疗上我较为赞赏清·陆定圃的观点。他认为肝病“初起即宜用高鼓峰滋水清肝饮、魏玉璜一贯煎之类稍加疏肝之味,如鳖血炒柴胡、四制香附之类。俾肾水滋濡,肝木、肝气得舒,肝火渐熄而痛自平。若专用疏泄则肝阴愈耗,病安得痊”(《冷庐医话》卷三)。我曾用此法加减治愈多例。基本的思路是偏重于肝肾同治,稍加疏泄之品。

曾治刘某,男,34岁。患慢性肝炎已有2年余,来诊时肝区轻度痛胀,引背及腰,左胁下亦有痛胀感,面呈黯褐色,神疲,足膝无力,嗌微干,食欲减少,厌见油腻,肝大肋下3cm,脾大肋下4cm,有不明显之肝掌。近半年来,谷丙转氨酶有逐渐增高趋势,絮状和浊度试验多为(+)。血化验:白细胞4.5×109/L,血小板计数112×109/L,血清蛋白电泳显示丙种球蛋白增高。舌质紫黯、边尖微红,舌中心有浊腻苔,其脉虚弦,左尺尤甚。药用:

干生地18g、山萸肉10g、枸杞子10g、山药12g、云苓10g、丹皮10g、当归10g、赤白芍各12g、醋炒柴胡6g、栀子6g、川楝子10g、制香附10g、牛膝12g、鳖甲(先煎)15g。

此方(滋水清肝饮加减方)连服20剂,诸症悉缓。后以该方去栀子、牛膝,加桑椹子、制首乌,又服近3个月而渐痊。肝脾缩小(按之均不足肋缘下1指),质亦转软,肝功能化验渐次恢复正常。曾予追访,未复发。

我也曾用一贯煎加鳖甲、柴胡、香附、首乌治疗慢性肝炎取效者。有的患者肝肾阴虚、肝燥胁痛,咽干口燥较甚,舌红少津,脉弦虚、细弱,用加味一贯煎方更为合宜。口苦燥者,宜去香燥之品。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黄疸胁痛臌胀卷》
2
本条ID:15166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