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热虚实宜细审,温清消补用三方
名医简介俞长荣(1919〜),福建中医学院教授,著名中医学家。胃脘久痛是指胃脘时痛时止,断续发作达2个月以上者。其证有寒热虚实之分,治法有温清补消之别。俞氏最常用的有3个方:香砂理中汤、一贯煎、半夏泻心汤。香砂理中汤胃脘痛属虚寒者颇多。寒凝则气滞,气滞则痛。寒有2个来源:一是外来,如触冒寒邪,或饮食生冷;一是素体脾胃本寒。气滞也有两个原因:一是寒凝气滞(包括外寒和素体寒一是气虚或气郁。气虚何以能滞…- 35
- 0
-
不远辛温遵经旨,但求潜降难为功
名医简介俞长荣(1919〜),福建中医学院教授。1963年余在福建省人民医院时,曾治1例头痛女患者王某,小学教师。自诉平时血压较高,头痛时作时止,已历数年。此次发作持续3天,痛从前额连及巅顶,剧痛时则呕吐清涎白沫。脉细缓,舌偏淡苔薄白。诊为阳明中寒,厥阴独胜,肝邪挟胃浊上扰清窍,宗仲景法,与吴茱萸汤。当时有实习学生在侧,提醒道:病人有高血压,用此药是否合宜?对曰:高血压不一定都属热证,亦有属寒者,…- 33
- 0
-
益肾平调阴阳,平肝养血降逆
名医简介俞长荣(1919〜),福建中医学院教授。情志抑郁,肝气上冲俞老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不但有生理因素,且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妇女因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肝为藏血之脏,血伤则肝失所养,如有惊恐恼怒,肝气郁结化热,肝气上冲,从而导致种种复杂的临床症状。俞老常用奔豚汤加减,以补肝血,降逆平冲。并加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品,如甘麦大枣汤、酸枣仁等。阴虚较甚者,加枸杞、山茱萸、熟地黄芩滋阴。肝阳上…- 31
- 0
-
灿灿橘子色,并非尽阳黄
名医简介俞长荣(1919〜),福建中医学院教授,著名中医学家。黄疸型肝炎多因湿热内蕴所致,治疗以清热利湿为常法。但疾病的发生发展常因人因时而变化,若固执于清热利湿一端,亦往往偾事。不少中医学了一些现代医学知识,喜欢根据西医理论使用中药;而有些西医学习中医,没有摆脱西医观点,分型简单化。于是乎,病因湿热内蕴,病位在肝胆,病性属热属实,定型阳黄,治则清热利湿,视为常规,按章办事;于是乎,银花、连翘、板…- 26
- 0
-
初期勿用止涩,久痢应重气化
名医简介俞长荣(1919〜),福建中医学院教授,著名医学家。中医治痢,不仅方多药多而且有关议病、治则的论述也不少。基本要领有三:一、初起不急于止涩痢疾初起,俞氏喜用芍药汤(张洁古方)通因通用,祛湿清热,行气活血。通常于方中去肉桂加枳壳(即导气汤)。脓血多者用当归,未挟脓血者去当归。本方是治疗痢疾初起较理想的方剂。若痢疾兼有表证并且表证重者以及疫毒剂、噤口痢等,则不宜用。痢疾初起挟表证明显者,以人参…- 22
- 0
-
参苓白术方,化裁贵得宜
名医简介俞长荣(1919〜),福建中医学院教授,著名中医学家。治疗久泻,我较常用的是参苓白术散。方虽无奇,在应用时若能因人、因病、因证等具体情况而灵活化裁,亦能臻佳境,得心应手。参苓白术散原为散剂,我是作汤剂用,因汤剂便于加减制宜。本方共有10味药(据《局方》),其中人参、莲子、砂仁、桔梗在选用时颇有讲究。久泻多虚,虚者补之。但补有峻补、平补、温补、清补之别。久泻虽属虚证,但仍常夹有湿滞,以平补为…- 52
- 0
-
系统研究伤寒原著,强调学习诊治大法
俞氏治伤寒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以熟读精读而登仲景之堂,旁参剖析而入仲景之室。至于融会贯通则靠不断的临床实践。唯物辩证法是学习指导的指南针,诊治大法是学习研究的重心,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是学习应用的一贯要求。”其成就主要表现为:一、善于学习,探骊得珠俞氏学习本论,主要采取直读、横读、综合读三种方法。这是由浅入深,由初学到独立思考而至进行探讨研究的三个步骤。直读即按原条文顺序读,要求理…- 30
- 0
-
精于诊治大法的俞长荣(简介)
俞长荣教授在50年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就。先后编著学术论著30余部,撰写学术论文30余篇。对辨证论治和治法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俞氏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重视哲理指导医理,系统研究伤寒原著,独树一帜。《伤寒论汇要分析》为其代表作。该书按证方汇要分析,仿现代医学生理系统分类归纳进行辨证论治,为国内首创,荣获1986年全国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俞氏对《伤寒论》三百九十…- 34
- 0
-
名老中医俞长荣经验方
一、尿血方组成药物:豆豉15克、生栀子10克、荠菜30克。制法:将上药先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适应证:尿血(适用于热结三焦,迫血妄行的尿血。若素体虚寒者不宜,对泌尿系统肿瘤、结核所致的血尿效果不佳)。二、肝硬化方组成药物:西洋参30克、滇三七60克、鸡内金90克。制法:将上药分别研细末,混匀,分30包。用法:每日一包,分早晚两…- 21
- 0
-
灿灿橘子色,并非尽阳黄
黄疸有阴黄阳黄之分。阳黄其鲜明如橘子;阴黄其色晦黯。若仅据此即判断为阳黄阴黄,则有片面性。阳黄阴黄的辨证,应以是否出现阳明证或太阴证来判断。换言之,辨证要点是证候,而不是黄色如何。如黄色鲜明如橘子,症见发热口渴、大便秘结,尿黄如茶,舌苔黄腻,脉弦滑(不必悉具),其为阳黄无疑。如虽色黄鲜明如橘子,而症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迟等,则是阴黄而不是阳黄。考《伤寒论》有“太阴当发…- 13
- 0
-
《伤寒论》方临床应用
1.《伤寒论》方治伤寒病有是证用是方,不受性别、年龄、季节和地域限制。用之得当,效若桴鼓;用之不当,为害非浅。临证中,俞氏创立了三定一宜的辨证准则。三定即定主证、定病位、定病性;一宜是疑似宜辨。如治寒邪直中少阴一例,患者雷姓,21岁,素常清晨下河捕鱼。某日偶感风寒,有轻微不适,自恃年壮体健,仍涉水捕鱼。回家时便发寒战,四肢逆冷,腹痛,腹泻二三次,大便稀薄完谷不化,口干舌燥。先请某医诊治,认为阴寒证…- 34
- 0
-
《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质疑
《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之说传沿已久,前辈医家除少数存疑外,默认者居多。而后学则大多不求甚解,人云亦云。给《伤寒论》的学习和应用带来了消极影响,有加以剖析的必要。三百九十七法首见于宋代林亿等的《伤寒论序》:“今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见明赵开美校刻的宋版《伤寒论》。以下简称“赵刻本”)明末清初喻嘉言在《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中虽很明确提出三百九十七法的…- 27
- 0
-
《伤寒论》精华在于诊治大法
诊治大法是《伤寒论》的精华,贯穿于全书,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1.诊治的指导思想(1)审证求因,治病求本:如外感所致下利,初期表证明显,投以葛根汤,表解则下利自愈。外感初起误下而致下利,表未解者仍宜解表;若表解而兼见喘而汗出,提示邪由表入里化热,病位由大肠影响及肺。用葛根芩连汤(第34条),解除胃肠邪热,不但下利可愈,而且汗喘亦止。若因食滞而致下利,初起里实,宜用承气汤去其宿食(第256条);热结旁…- 40
- 0
-
试以唯物辩证观点剖析《伤寒论》
《伤寒论》源于临床实践,蕴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来整理《伤寒论》,是一条好的途径。1.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伤寒论》主要特点之一。学习《伤寒论》要学习它的大法,首先就是指的整体观念。(1)六经分证的主要精神:六经分证反映了疾病过程的阶段性,又反映了前后阶段的衔接性。各经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能相互传变、相互转化。提示后学必须用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认识疾病。这就…- 27
- 0
-
论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
1.什么是中医特色自衡阳会议提出“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以来,中医界同仁受到很大鼓舞。这是振兴中医的一项基本决策。中医特色指什么?目前看法还不大一致。多数人认为是指辨证论治、脏腑经络学说、阴阳学说、整体观、内外环境统一论以及理法方药一致性等,俞氏认为,前述看法虽言之有理,但有一定的局限,不能概括中医特色的全貌。宜从传统理论及诊疗技术范围(包括民间经验)去探讨。中医特色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宏观…- 19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