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

1.什么是中医特色

自衡阳会议提出“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以来,中医界同仁受到很大鼓舞。这是振兴中医的一项基本决策。中医特色指什么?目前看法还不大一致。多数人认为是指辨证论治、脏腑经络学说、阴阳学说、整体观、内外环境统一论以及理法方药一致性等,俞氏认为,前述看法虽言之有理,但有一定的局限,不能概括中医特色的全貌。宜从传统理论及诊疗技术范围(包括民间经验)去探讨。中医特色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宏观的思维: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对人体的研究应置于自然界的整体运动和动态平衡中进行。中医不是单纯的从一个症状去认识和诊治疾病,而是把疾病同整个机体乃至自然界紧密联系起来,从预防到治疗都强调顺乎自然。

(2)系统的方法:研究人体可用分析的方法或系统的方法。前者如解剖方法、化验方法等;后者体现为整体观念。中医诊治疾病是根据症状、体征以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采取相应措施。特别强调机体的动态平衡,注意内环境的自我调节。

(3)辨证的手段:中医强调治病必求其本。通过现象,判断真假,是求本;分析证候,探索病因,明确病位,是求本;从错综复杂的见症中,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也是求本。标本相移,主次矛盾可以相互转化。临证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既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考虑个体差异。

(4)久长的源流:祖国医学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针灸、按摩、药物的应用,当溯之更远。即使是民间疗法,多数是几代甚至几十代相传的经验积累。真不愧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

(5)广泛的存在:一是治疗方法之广。有药物治疗,包括复方制剂和单方草药以及食物疗法等。还有非药物疗法,如按摩、推拿、气功、导引、针灸、拔罐、刀圭、刮痧、熏、烘、浸、洗等等。

二是药物种类及其分布之广。药物来源于天然植物与动物和矿物。三是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方书、文献资料。四是学术流派之广。如经方派、时方派、补土派、养阴派、温阳派等。各种学术流派中又有许多分支。

(6)多向性的疗效机制:中医运用宏观思维、系统方法、辨证的手段以及各种各样的治疗措施,加上各种学术流派的不同,许多名医都有一套绝招。因此,给我们提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即中医疗效机制是多向性的。不承认这一点,就无从解释古往今来中医广泛存在的事实。

这也许就是一些科学家指出的,“研究中医药,有可能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新突破”的论据之一。

此外,千百年来所传颂的中医医德也应视为中医特色之一。

2.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要树立继承观

科学都是在前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学术具有继承性。继承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了解中医的过去和现状,就谈不上发展和创新。当前,中医界有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中医对继承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是未弄清继承的概念;二是对是否有中医特色表示怀疑。为什么看不到中医特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没有系统研究中医典籍,只是入中医之门,而没有登堂入室,对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理解不深。

(2)临床实践不多,对中医理论的完整体系、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了解不够,特别是对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的作用,体会不深。

(3)厚西薄中,用西医标准衡量中医。对目前国际上的“中医热”不动心,不理解。

(4)没有走向社会,受“正统”思想支配,看不到包括老中医一技之长在内的民间诊疗经验。

(5)认为当前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必须结合多学科研究中医(这是对的)。但由于中医基础太差,偏于求新,忽视继承,主客倒置。结果是旁通越多,距离中医就越远。

因此,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重在继承。

3.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要有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说到底就是实事求是。肯定中医传统理论和诊疗技术,这是基本的科学态度。

如阴阳五行学说、气化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整体观、五运六气、天人相应论等等。几千年沿用不衰,而且越来越多地引起现代自然科学学者的重视。伤寒、温病及各科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经历了千百年数以万计的临证实践,民间许多单方草药及某些诊疗技术,是经世代相传、不肯轻易告人的独特经验,等等。应当指出有些独特的诊疗方法原来秘而不宣,他人重复机会较少,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有的用中医理论或现代科学实验暂时还不能阐明其机理,但实际效果很好或很有研究价值,如果草率否定,无异把“和璧”当作乱石抛弃。

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必须消除成见——主要是中西医门户之见。西医不理解中医学术的完整内容,情有可原。但不要轻易用现代医学观点去支配中医基本理论;不要因在实验室找不到根据而过早否定。作为中医,应该欢迎西医探讨、研究和验证中医特色。有人担心,中西医结合会掩盖中医特色,这是一种偏见。中医特色经过千百年实践验证,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中西医密切合作,以诚相见,能够让中医特色更加发扬光大,决不会淹没。

肯定中医特色,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能增强青年一代学习、继承中医的信念;也能使我们更加明确扬长补短方向。如宏观的思维、系统的方法是中医特色,而在微观、分析方面则是中医的短处;辨证的手段是中医特色,但我们的推理判断有些是笼统、抽象、模糊的;中医诊疗技术、民间经验丰富多彩,但还有许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中药制剂跟不上,限制了中医预防保健和治疗急症的开发。若抱残守缺,故步自封,不但不能发扬特色,即使保持也有限度。

我们既要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又要努力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包括现代医学,兼取多种学科之长,促使中医特色不断完善。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精于诊治大法的俞长荣》。俞宜年 许士纳 整理
2
本条ID:14074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