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之说传沿已久,前辈医家除少数存疑外,默认者居多。而后学则大多不求甚解,人云亦云。给《伤寒论》的学习和应用带来了消极影响,有加以剖析的必要。
三百九十七法首见于宋代林亿等的《伤寒论序》:“今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见明赵开美校刻的宋版《伤寒论》。以下简称“赵刻本”)明末清初喻嘉言在《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中虽很明确提出三百九十七法的观点,但因喻氏反对王叔和编次,故条文重新组排,因而他说的三百九十七法与林亿等所说的不同。就喻氏的说法而论,在《尚论·春温下篇诸方》虽点出“合前四卷共足三百九十七法”,但条文杂乱,重复较多,有的引用不准,甚至也有引用非仲景方的。显而易见,喻氏所谓的三百九十七法,是勉强凑合成数,不足为训。
林亿等《伤寒论序》说的三百九十七法较之喻说虽更有权威性,但亦有许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元末王履指出:“所谓三百九十七法者,茫然不知所在。于是询诸医流,亦不过熟诵此句而已。欲其条分缕析以实其数,则未遇其人”(见《医经溯洄集》)。王履敢于提出疑问,不能不说是思想上的一大进步。他也曾想方设法进行这样那样核对统计,试图弥补归正,可是连自己都不满意,只好感叹:“纵使三百九十七法之言,不出于林亿等,而出于林亿之前,亦不足用。此言既出,则后之闻者必当履其自非,以归于正。而乃遵受听从,以为千载不易之定论,悲夫!”(同上书)后来柯韵伯进一步肯定了王履的看法,指出:“三百九十七法之言,既不见于仲景之序文,又不见于叔和之序例。林氏创于前,程氏和于后,其不足取信,王安道(即王履)已辨之矣”(见《伤寒论注》)。
“赵刻本”林亿等立三百九十七法的基本原则是:由《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至《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止,每条条文有出方治的作为一法;其编排体例是:各篇篇名下小字注本篇“合××法,方××首”,先列法在前,并在条下注“第×”,然后列脉证汤方条文。依此原则及体例,由太阳上篇至阴阳易等病篇计共二百二十三法,与三百九十七法相差甚远;若把“辨可不可””等篇也计入,则共为三百八十八法,总数亦不相符(详细数字见附表)。必须指出的是,“辨可不可”等八篇条文与太阳病至阴阳易等十篇条文,百分之九十以上重复,这样的计法是不可取的。
还有人把太阳病至阴阳易等十篇三百九十七条说是三百九十七法。此说始自何人,尚未考证,但据俞所知,在中医界中认为“三百九十七条等于三百九十七法”的不少。这些人可能是据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以下简称“成本”)三百九十七条,便把三百九十七条说是三百九十七法。其实,所谓“成本”的三百九十七条也仅是由《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计算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止。需要说明的是,“赵刻本”也好,“成本”也好,原书都没有冠上条文号码,而是后人为了便于学习,把原书中上述十篇条文编印成单行本,才加上序码的(“赵刻本”、“成本”均为二十二篇,新辑本只收取十篇)。由于“赵刻本”和“成本”版本不同,因而新辑本序码也不尽相同。而“成本”条文计数,也不是人人相同,三百九十七只是大约之数。《伤寒论》新辑本三百九十七法(或八条)不是辑“赵刻本”,林亿等所谓“法”的条文,恰恰是剔除了“法”的条文而辑成的。把三百九十七条说是三百九十七法,岂不是自相矛盾。
附表
篇名 | 法数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 16 |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 | 6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66 |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 1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 39 |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 41 |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 44 |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 25 |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 1 |
辨不可吐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 3 |
辨可吐 | 2 |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 23 |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 | 4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 19 |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 44 |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 6 |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 | 48 |
合计 | 388 |
注:少阳病篇原无明确计法,现据其体例补一法。条与法概念不清,影响到《伤寒论》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因为既称“法”,必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对实践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历代许多注家认为《伤寒论》条条皆经旨,即使发现漏误错衍之处,也只是因循衍饰,不敢逾越半步。故千百年来本论虽经数百家注疏,而真正能发扬光大的不多,这与思想上受“法”的束缚不无一定关系。更有甚者,因把三百九十余条认为条条是法,故临证应用时,按图索骥者有之;断章取义,草率诊断乃至附会遣方者亦有之。殊不知《伤寒论》条文必须上下联系,互相对照,彼此参证,才能悟出其精神实质。对于《伤寒论》的“法”,如果不求甚解,附会穿凿,势必走进死胡同而不能自出。
《伤寒论》是否有法?俞氏明确提出《伤寒论》精华在于诊治大法的观点。诊治大法即辨证论治规律。俞氏认为,不赞成或反对三百九十七法之说,不是否认《伤寒论》,而是为了更加维护《伤寒论》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