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俞长荣(1919〜),福建中医学院教授。情志抑郁,肝气上冲
俞老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不但有生理因素,且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妇女因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肝为藏血之脏,血伤则肝失所养,如有惊恐恼怒,肝气郁结化热,肝气上冲,从而导致种种复杂的临床症状。俞老常用奔豚汤加减,以补肝血,降逆平冲。并加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品,如甘麦大枣汤、酸枣仁等。阴虚较甚者,加枸杞、山茱萸、熟地黄芩滋阴。肝阳上亢明显者,加双钩藤增强平肝熄风之力。验之临床,每获良获。
例1欧阳某,女,48岁,1989年12月2日初诊。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月经失调3个月,经期延长,量多,色红,偶有血块,近来猜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忧思不安,夜寐不宁。诊时巅顶头痛,视力模糊,胸中烘热,自觉热气从少腹上冲,少腹微痛,舌暗红苔薄,脉沉细弦。病由经血过多,肝阴亏损,加之惊恐恼怒,肝气郁结化热,随冲气上逆所致。治宜养血平肝,降逆平冲,方用奔豚汤加减。
处方:
每日1剂,连服6天,水煎服。
12月14日二诊:上药服后,头痛消失,余症随之减。自行停药1周,又出现胸中烘热、少腹胀痛、热气上冲等症状,舌黯红苔薄,脉沉细。守前方再服6剂,诸症消除。嘱每月经前期服3剂。随访半年,顺利度过更年期。
患者因绝经期月经紊乱,量多,而致阴血不足。乙癸同源,肝肾同处下焦,肝肾阴虚,气无所附,肝气随冲脉上逆,而发少腹微痛、自觉热气从少腹上冲、胸中烘热等肝肾虚热上炎之症,其发病机制,同《金匮》奔豚气。俞老宗仲景之说,用奔豚汤补血养肝,降逆平冲。方中以葛根、李根皮为主药,一升一降,使郁逆之气上宣下行;伍双钩藤清热平肝,助降逆之力;黄芩、半夏苦辛寒温相配,能调理枢机;白芍、当归调养肝血,血充则气有所附,不致妄动;甘草、小麦、大枣、酸枣仁养心安神。药证合拍,古方新用,重放异彩。
肾阴亏虚,冲任失养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若以阴阳为纲进行辨证,则阴虚型较阳虚型明显为多,此与“妇人以血为基本”的生理特点相关。《内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说明绝经前后期肾阴已为不足,这是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的基础。俞老学宗仲景,博采众方,对于肾阴不足者,多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补之,阴虚甚者,酌加石斛、制首乌、白芍等滋阴之药,减茯苓、泽泻渗利之品,师景岳“用六味之意,而不用六味之方”之说,圆机活法,应手而效。
例2郑某,女,50岁,1990年1月16日初诊。患者绝经3个月。素易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自诉每天傍晚四肢如遭电击,几分钟后烘热汗出,恢复正常,患者不堪困扰,卧病在床,舌红苔少,脉细数。拟为肾阴不足,冲任失养。治以滋阴补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味。
处方:
每日1剂,连服3剂,水煎服。
1月19日二诊:药后筋脉掣引、麻木感消失,余症亦除。继前方加减,调理1个月。随访1年,愉快度过绝经期。
患者素来多愁善感,恰逢更年期肾气渐衰,冲任脉虚,肾精不足,不能濡养空窍,则见头晕耳鸣。精血亏少,心肝失养,则见失眠多梦,心烦易怒。阴虚阳旺,则见烘热汗出。血少络虚,肝风旁窜四肢,则筋脉掣引、麻木,被患者描述成“电击”感。此为一派阴虚阳旺、冲任失养之征,宜以滋阴柔肝、养血熄风为治。熟地、山茱萸、制首乌、石斛、白芍养血熄风,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山药、茯苓、炙甘草健脾和中,补后天以养先天;丹皮、牛膝、泽泻活血利水。诸药并用,使之滋补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共奏滋水补肾之功。
阴阳俱虚,天癸将竭
更年期综合征阴虚、阳虚虽有偏颇侧重,然常又同时并存,此缘于肾为水火之宅。俞老推崇景岳阴阳相济说,善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擅用右归丸加减,达到阴阳俱补的效果。
例3林某,女,45岁,1989年9月6日初诊。患者月经紊乱6个月。素体虚弱,3个月前又遭丧偶之痛,一病不起。脸色晦暗,时常面部浮肿,胸闷心悸,动则气喘,腰膝酸软,饮食减少,夜寐多梦,极易惊醒,经常彻夜长坐不眠,月经量多,多有暗红色血块,舌淡红苔薄,脉沉微。证属肾阴肾阳俱虚,治以滋阴补阳,益气填精。
处方:
每日1剂,连服3天,水煎服。
10月6日二诊:患者自行停药,随访时得知,药后能入睡,面部浮肿消失,余症悉减,能外出劳动。诉素有巅顶疼痛,外感及劳累时加重,夜寐多梦。效不更方,上方加双钩藤15g,继服6剂,嘱每月于月经后服上方3剂。随访1年,健康度过更年期。
患者素体虚弱,劳伤过度,而致肾阴亏损,阴损及阳,肾阳不足,不能生土,脾失健运,面部浮肿;脾不摄血,月经量多;精血亏少,心肝失养,故见失眠多梦;肾不纳气,则胸闷心悸,动则气喘;肾虚故腰膝酸软。用右归丸治肾阳不足,因阴阳俱虚,用药上注意滋阴勿寒凉,温阳勿刚燥。原方附子、肉桂改为巴戟天;伍菟丝子补阳而不伤阴;熟地、山茱萸、枸杞滋肾养阴,此本阴阳互根,于阴中求阳之意;山药、甘草补中养脾;五味子、酸枣仁有敛补之功;远志、丹参化痰祛瘀安神,有补而不滞之效。值得一提的是人参在本方的作用,正如景岳在右归丸加减法中指出,“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以为之主,随阴药而入阳分,故欲补命门之阳,非此不能速效”。俞老师古而不泥于古,在精于辨证的前提下,证明了“古方新病可相得”的论点。
(林慧光、林雪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