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斜视阳陵、风池、二间妙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正视前方而言,如因眼肌某一部分或完全麻痹引起,称麻痹性斜视。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又分为内斜(眼球外展肌麻痹)和外斜(眼球内收肌麻痹)。常见头昏、剧烈头痛、恶心欲吐等症。治疗:以调节眼筋为主。取穴:阳陵泉、风池、二间。操作:针刺阳陵泉要求针感向上传导,风池针感要求传至前额及眼眶。二间针刺留针时嘱患者自我行针,待患者自觉有舒适感后才出针。方义: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又是八会穴之一的…- 35
- 0
-
小儿麻痹调气通经活络
临床见症:急性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胃肠道和呼吸道症状。热退后,则出现不规则、不对称的肢体瘫痪。瘫痪呈驰缓性,一般以下肢为多见,亦可出现半身瘫痪。病儿意识清晰,语言如常,无感觉障碍,无大、小便失禁,腿反射在前期亢进,后期迟钝或消失。若瘫痪影响腹肌、肋间肌、膈肌,则出现语言减弱,咳嗽低沉,甚则呼吸困难,此提示病情危重。临床表现轻重悬殊,病情复杂。但一般都具有瘫(运动功能障碍)、软(肌肉韧带松弛,肌张…- 22
- 0
-
俞募穴为何在躯干而不在四肢
俞有输转之意,俞穴是各脏腑经气向背腰转输布散之处。募有招集之意,募穴是各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之所。俞募部位,是以各脏腑部位高低为依据,以邻近某脏腑而确定其名称。俞募与脏腑之间有脉气相通联,是内脏与体表之间的横向联系的重要部位,不仅是脏腑经气结聚转输的枢纽,而且也是内脏与体表病邪出入的孔道,正如元代滑伯仁所说:“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由于阳经循行于背,背为阳,俞穴均在属阳的背腰,所…- 25
- 0
-
遗尿当温补肾阳益气固本
临床见症:主要在睡眠中遗尿。轻者隔数夜遗尿一次,重者一夜可发生数次。遗尿时间,一般多在半夜,也有发生于清晨者,在遗尿后患者仍能继续熟睡。多见于儿童,病情较严重的,可延长至10余年,并可见于少数成人。遗尿日久,患者常面色苍白或灰暗,精神委顿,智力相应减退,常有精神紧张,平素小便多而清长,四肢不温等症;个别患者,还表现肢倦乏力,食欲减退,大便不正常。脉多濡弱无力。李氏认为本病和肺、脾、胃、膀胱功能失常…- 48
- 0
-
中风攻补妙在辨证施针
中风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两种。前者病重,后者病轻。中风重证,骤然昏倒,意识迷糊,不省人事,鼾声呼吸,并有僻、偏瘫等症。兼见两手紧握,大、小便闭阻,口噤、面赤、气粗痰涌,舌苔腻,脉弦滑实的,称为闭证。兼见目合、口张、撒手、鼾睡、两颧红赤,继则面色苍白,大小便失禁,四肢逆冷,脉细微欲绝的,称为脱证。脱证病情更较严重,往往是闭证的进一步发展,如同时并见,为内闭外脱。中风轻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 30
- 0
-
三叉神经痛阳明少阳寻
临床见症:三叉神经共分三支,第一支为眼支,第二支为上颌支,第三支为下颌支,临床上第一支疼痛较少,一般以第二、三支同时疼痛较多。原发者呈阵发性的烧灼疼或刺痛,每次发作数秒钟或1~2分钟,一天可发作数次,有的可迁延至数月。在眶上孔、眶下孔、颏孔以及鼻翼旁、口角、鼻唇沟等处可发现压痛点,触及时可引起疼痛发作。并常伴见局部抽掣、皮肤潮红、流泪、流涎等症。间歇期可无症状,无三叉神经主管肌群的运动障碍。继发性…- 23
- 0
-
缘何脾胃二经各多一条络脉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以所属经脉分出始发之处的腧穴为名。它有联络阴阳表里经脉,加强整体循环传注,维持机体统一协调的作用。但脾胃二经本有公孙、丰隆二条络脉,而又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其故何耶?脾之大络“大包”,出于胁,布散胁肋,网罗周身;胃之大络“虚里”,出左乳下,贯膈络肺,宗气所聚。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十二经脉皆禀气于脾胃,脾为胃行其津液,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 30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