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对于由针灸疗法所获得的功效,有深刻的理解与见地,他认为不论是针刺、艾灸、敷贴、推拿,以及拔罐与耳压等,都是由人为的短暂刺激,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从而引起人体内部系统与系列的基本反应,如代偿防御机制与潜在的储备力量,以求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由于这些刺激作用是短暂的,所以这些应激机制也就不能持久。这就要选用延长刺激的其他方法。
而由直接灸所造成的灸疮,割治,穴位结扎,埋藏,以及50年代的组织疗法等,都是对人体造成一种创伤,或是植入一种异物,由此引起人体的修复功能和排异反应,才能相应地使存在于人体的某种不平衡状态与病理反应得以消除和恢复。只要刺激作用一天不消失,则人体的反应也就不会消失。
目前在延长刺激的许多方法中,均有一定的痛苦与局限性,而利用羊肠线进行埋藏,虽然简便易行,但其缺点则是吸收较快,也不能持久。异物如被吸收则排异反应也就消失,这就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周氏根据他多年的心得与体会,创用了一种手续简便,效果延长,以鬃代针新的鬃针埋藏法。经过20多年超过万人以上的应用,较之羊肠线埋藏有许多优越之处。
取材:
①猪鬃,以猪颈项部长鬃毛为宜,剪去根部与末梢,放入清水中加碱煮沸去垢,反复数次,直至水清澈为止。取出用酒精浸泡或干包备用。
②6或7号注射针头数枚,以猪鬃能自由进出针孔为准。
③剪刀。
④酒精棉球。
埋藏部位:凡属肌肉丰厚之处,如肩背腰腹及上下肢之近心端均可应用,特以背部最为相宜。
操作:
①将猪鬃穿入针头之内,猪鬃末梢在针尖部分,要藏入针孔之内,根部在针座部分,要露出在针体之外。猪鬃有极细之芒刺,如果是针尾向着针座,则在埋入后每可在体内不能停留自行吐出,故必须注意不能颠倒放入。
②在选定部位皮肤常规消毒,用左手拇食二指沿肌纤维行走方向,连皮带肉紧紧提起,右手持针在捏起的肌肉下方横行刺入,针尖穿出皮外。埋入之猪鬃必须与肌纤维交叉,否则常因肌肉之收缩将猪鬃推向远方。
③不能放松左手,右手将露出针座外之猪鬃向前推进,使之露出针尖之外2~3厘米,再放松左手,用左手食指尖压住露出针尖外方之猪鬃,右手捏住针座,将针拔出,此时猪鬃即横卧于皮下深层或是肌肉中。
④用左手拇食二指夹住猪鬃之末梢部分,将猪鬃之根部拉入皮内,以手在皮外不能感知为准。再用剪刀将猪鬃末梢部分平皮剪去,用手指向外推展皮肤,手续即告完成。
适应证:凡适宜于埋针及肠线埋藏者均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血管病:以左右心俞与至阳为宜,高血压性心脏病可加用中脘。
(2)呼吸系病:以左右肺俞或膏肓为常规。亦可在3、4、5、6、7、胸椎随宜选用。特别是对12岁以下儿童之支气管喘息,其效果常出意外,年龄越大效果越低。对老年哮喘虽亦有效,但并不十分满意。
(3)胃肠病:以左右脾胃俞,小肠俞,天枢等穴为主。
(4)泌尿系病:以命门,左右肾俞,阴交,关元等穴为主。
(5)关节及运动系病:上肢以臂臑,臑俞,手三里等穴为主,下肢以风市、梁丘、血海、三里、条口等穴为主。
(6)内分泌病:糖尿病以八椎两侧为主,甲亢以左右肩井为主。
(7)外科病:主要是指颈部肿块而言,特以瘰疬与原因不明之肿块,双侧肩井埋藏有奇效。
使用及注意事项:
(1)选穴以1~2处为宜,最多也不超过3处。
(2)埋藏后亦无任何不适,或仅有轻微芒刺感,很快即会消失。术后可以沐浴及游泳。
(3)埋入后猪鬃的两端,手摸均不能感知,如两端植入太浅,每可引起刺痛,如有可能,可以拔出再埋。
(4)对疼痛及儿童喘息等症,埋藏后之当日即可生效,一周左右效果最佳,二周左右即呈停滞状态。一般在20天后可以重复选穴埋藏,顽固病症亦不超过3次,尚未收效者,即以无效论。
(5)鬃针埋入后即不能取出,任取自行吸收(常在半年以上尚未被吸收),或移向远方,无任何危害。
6.以上方法于顽固病症为常用,常称之为“全埋”。对一些轻浅病例,如需在3~5日内取出者,可将猪鬃末梢部分保留,用胶布覆盖,拉去胶布即可将猪鬃带出。常称为“半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