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据自己体会评论了数百年寒温之争的是非曲直。认为伤寒、温病两种学说,总的来说,都是以外感病为研究对象,但具体研究的又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疾病,各具特性。温病学说是受伤寒学说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并补充了《伤寒论》对外感热病认识和辨治的不足。因此,二者的共同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可谓祖国医学中的一双奇葩。应摒弃自宋以来的各持己见的片面性争论,求得整体上的统一,创立新的中医外感病学。
学习温病学,首先要探求本源,从《内经》和《伤寒论》中有关温病的论述学起。温病学不仅继承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理法,还继承了不少的方药。《温病条辨》中沿用了白虎汤、三承气汤、黄连阿胶汤等28个伤寒方,化裁了15个伤寒方,引用条文23条。《风温论》第10条与《伤寒论》第6条叙证也十分相似。郭氏在精研温病的同时,对《伤寒论》的研究验证亦十分重视。
近来著有《少阳病辨证一得》,以伤寒少阳病篇的内容为基础,融汇历代医家对少阳病之认识及温病学家对少阳病理论的补充、发展,阐述了他对少阳病的见解和数十年辨治少阳病的经验。
指出少阳病的病因不限于风寒,故凡有少阳病特征之疾病,皆可命之曰“少阳病”。少阳病除柴胡证的主证、兼证外,还包括其他类证;在病机方面,研究少阳病证要明确手、足少阳经,经与腑、脏与腑,以及胆、三焦与脾胃的关系;临证除分别掌握必有脉症与或有脉症外,关键是要遵从仲景先师“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古训。《伤寒论》对少阳病的治疗是以和解为大法,以小柴胡汤为主方。但“伤寒和解法”与后世医家所谓的“和法”不同,它是少阳病治法的专用词,通常只用于与少阳经腑有关的病证,具有和解少阳,畅通气机,疏导三焦,开达膜原,清胆和胃,舒肝和脾等作用。小柴胡汤的组方,紧扣病机,法度谨严,重点在于解邪;少阳病的类证变方大量见于《伤寒论》中,然而后世的发展,亦不容忽视。文章最后列举了他自己在长期临床工作中运用少阳病理论,辨治时行感冒、温疟、湿疟、湿热痢、结胸证、肝咳、肝痈、胃痈、产褥热、癔证等十余种病,均收到良好效果,证明和解法在临床运用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从其融伤寒温病于一炉、全面地阐发少阳病之意,也可见立意于统一寒温学派弘愿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