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守是指练气功时对意念的锻炼,是通过练功者的意念活动影响人体生理活动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气功的意守方法很多,如意守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意守空间的某一实物,意想某一事物,或意想某一词句的含义等。意守除了起到诱导入静作用外,由于意守内容的不同,还起着不同的作用。所以,意守内容要根据练功者的不同情况和练功的不同阶段加以运用。意守要在自然的前提下,似有意似无意,勿忘勿助,决不能强行意守,以免形成紧张乃至出偏。
意守对人体气息的运行还可产生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可概括为“升、降、(在两乳之间),“印堂”、“百会”,均可引导气息上升。反之,意守脐以下的部位,例如“气海”、“关元”、“会阴”、“涌泉”等,皆可引导气息下降。在练功实践中可以见到,意守“涌泉”时可使血压下降,自觉舒畅。而意守“印堂”时,则血压上升,出现呼吸短浅,并感觉头昏胸闷。意守部位在上丹田穴位的,气息升的就高,意守下丹田穴位,气息降的就低。意守部位居中的,即中丹田,则可使气息中和,因此,有的练功家把脐内看成人体的中心点,属“中央脾土”,意守此处,可补益中气,增强脾胃功能,使气脉中和,不致偏盛。因此,意守中丹田是练功打基础之法。所以盛下虚”的人多以意守下丹田为主,一般人以意守中下丹田为主,上丹田多不进行意守。
意守这一意念活动是由大脑主宰的。在大脑的相应部位上形成了比较集中的兴奋中心,使有关组织不断地发出良性冲动和能量代谢的变化,随着意守不断强化而越来越明显。这就是说,只要意念所到之处,有关组织的能量代谢也就随之产生变化。练功实践证明,“心到则意到”,“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力到”。“内气”就是在意守的不断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意守是气功三个手段之一,不论练静功还是练动功都应保持“上虚下实”的状态,它是靠把意念活动转移到下体来实现的。所以,练功时不能把意念活动停留在身体上部,诸如印堂、百会穴等,收功时,通过放松,使意念稳定在中丹田或下丹田。“上虚下实”,在气功锻炼上极为重要,人在发育成长和衰老的过程中,不善于养生者,到老年多呈血压增高,头重脚轻,步行不稳等“上盛下虚”的征象°
养生家主张,通过意守锻炼,引气下行,息息归根,充实下元,可防止上盛下虚的早现。所以,练气功的关键是在于充实下元,下元充实,上体自能虚灵,头脑清醒,耳目聪明,步履稳健。(王德功)
引自:1997年10月25日《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