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气压环境作业者的食物养生

人们在自己所居住的地区生活、工作,因已适应该地区或相似海拔高度地区的大气压,故无不良感觉。在从事航空、潜水等一些特殊职业时,或移地至高山、高原地区生活工作时,生活或作业环境气压常处于一种异常状态,即高气压或低气压。

一、高气压环境作业者的食物养生

高气压状态是指大气压在1.5个标准大气压(152kPa)以上的作业环境,如深水捕捞、水下施工、沉箱作业、海底勘探或采矿及航空、医疗等的高压舱内作业,均属高气压环境作业范围。

1.高气压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在高气压条件下,可使人体鼓膜内陷,出现头晕、耳鸣等症。在高气压环境下作业后,如减压速度不当,可使人体组织和血液中的气体分子逸出形成气泡,充盈在人体组织和血液中,造成脏器或血管的栓塞症,以致罹患急性或慢性减压病。急性减压病者,其典型症状为全身皮肤瘙痒难耐,或全身关节肌肉疼痛,滚地呼号不绝。重者致残或死亡。其病机本质是全身各组织的气泡栓塞症。

2.高气压环境作业者的食物养生原则

(1)食物养生原则

高气压环境作业大都为海下作业,寒、湿是影响人体代谢的主要因素。寒、湿阻滞气机易伤阳气,饮食食物养生宜温阳燥湿,尽量不进冷饮。根据海域作业人员膳食习惯,应着重掌握以下3个原则:①控制能量需求和供给的平衡:此类作业属中等劳动强度,热能需求量为12.6兆焦耳(如在南极或北极再加3.3兆焦耳)。因此类作业者待遇高、生活单调,常易过度摄入热能而致肥胖。②摄入优质蛋白质,增加赖氨酸:因海上作业人员其食品精细,食物中赖氨酸含量低,有时食品中蛋白质质量不高。③补充维生素比、维生素C:海域作业人员应增加晚点,早餐宜温食,中餐宜有冷盆;猪肉不应超过肉类摄入量的20%,咸鱼不应超过鱼类摄入量的10%。

(2)食物养生内容

含赖氨酸较多的如鱼、肉、蛋、豆类及酵母;含丰富的维生素B2的如羊肝、鸡肝、鸭肝、牛肝、猪肝、紫菜、脱脂奶粉、羊肾、牛肾、猪肾、鳝鱼、河蟹、鹌鹑蛋、奶粉、龙眼、芹菜、金针菜、荠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如鲜枣、山楂、荔枝、辣椒、青菜、大蒜、蒜苗、花菜、柑桔、橙汁等。温阳类和除湿类食物内容分别参见“冬季的食物养生”和“夏季的食物养生”。

(3)饮用高度白酒预防和治疗急性减压病

在近百年的潜水医学史上,治疗减压病的经典方法是纯氧加压治疗,耗费大、设备技术要求高,且远离发病的作业地点,难以使病人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1986年10月,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职业病科张陆弟提出了用乙醇治疗减压病的新方法,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均获成功。在高气压环境中的作业者,作业后立即饮用高度(50度以上)白酒100克,可预防急性减压病发生;如急性减压病症状已出现,饮用后在数小时内症状全部消失,这乃是在高气压环境中作业与运动者的福音。

二、低气压环境下生活、作业者的食物养生

低气压环境是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高空。该地区的居民因长期生活已能适应当地的气压,少有不良反应。但如从平原地带进入低

气压环境生活或作业时,常有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食物养生有助于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1.低气压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有资料证明,每升高150米气温降低1℃。海拔愈高氧分压越低,海拔5330米为人体适应的临界高度。低气压环境的主要特点是缺氧、寒冷、干燥,以及气候多变、温差大、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强度大等。由于低气压,可使腹内气体膨胀、胃肠蠕动受限、消化液减少,以致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由于缺氧,肺间质、细胞壁发生水肿,记忆力降低,劳动能力减退。长期缺氧,重者可发生急性或慢性高原病,甚至死亡。空气湿度也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人体体内水分极易蒸发,进水量也较平原地区为多。由于紫外线、红外线辐射强度大,可引起皮肤疾病。在雪地里如忽视对眼睛的防护,也可发生雪盲。

2.低气压环境生活与作业者的食物养生原则

由于低气压环境(高山、高原地区)缺氧、寒冷、干燥的特点,根据中医理论,其食物养生原则应为温阳益肾,健脾和胃,润燥生津,忌寒凉、生燥、胀气食物。从下列食物内容可以看出,中医食物养生的理论与现代营养学确定的调摄原则是颇为一致的。

(1)高糖、高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应占整个营养物质摄入量的70%~80%,提供的能量应占能量总值的50%。主粮为谷类(大米、大麦等)。碳水化合物能使动脉氧含量升高,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随着碳水化合物的增加,在能量转换过程中所必需的维生素、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烟酸等也应随之增加。在低气压、低温地区,能量的供给应为20.9~25.1兆焦耳。

(2)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供给量

应注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腐竹、大豆、鸡肉、猪肝、牛肉、羊肉、兔肉、对虾以及各种奶类、蛋类和小麦等。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有利于恢复体力,改善疲劳、嗜睡、食欲减退等症。

(3)多饮水,食物应易消化,并少量多餐

盐的摄入对寒冷地区的居民虽然能有助于产生热量,但对预防高山、高原反应不利。对进入高山、高原地区生活或作业的劳动者而言,还是应以控制盐摄入量为宜,同时要增加碘、硒等微量元素的摄入量。

3.低气压环境作业者的食物养生及膳食处方

除参见“各种体质的食物养生”外,再简略予以介绍。

(1)低气压环境下宜使用的温阳补肾食物有韭菜、胡桃肉、淡菜、虾、猪肾、羊肉、鹿肉、狗肉等,以及蜂乳、鹤鹑肉、鹤鹑蛋、鹿肉等平补或温补五脏的食物;健脾或和胃的食物有陈仓米、山药、胡萝卜、大枣、黑枣、山楂、苹果、柠檬、樱桃、塘鳢鱼、刀鱼、银鱼、黄鱼、带鱼、猪肚、牛肉、牛乳、饴糖等。白砂糖、蜂乳、鸡蛋、猪肉、羊奶、柠檬、菠菜等有润燥生津之功用,且性平或温。低气压环境下忌食性寒凉食物,见“阳虚体质者的食物养生”。

(2)为增强食物养生的功效,上述食物也可与一些具有抗缺氧作用的中草药配制成药膳食用(或单独使用)。实验证实,不少补益类及利水、开窍类中草药具有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的作用,其中单味药有党参、刺五加、当归、熟地、龙眼肉、丹参、沙参、人参、三七、麦冬、黑豆、刺玫果、红景天、茯苓、半夏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是提高机体急性耐缺氧能力和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耐缺氧能力,以及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机体耗氧量,以促进机体适应缺氧时的内、外环境。

条目信息
1
引自:《中国食疗大全》
2
本条ID:17099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