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的营养价值与实用功效

科属与学名:鲫鱼,为鲤科动物鲫鱼的肉或全体。

别名与产地:鲋、鲭。我国各地有分布。

性味与功效:甘,平。健脾利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

临床应用:食欲不振,痢疾,便血,呕吐,水肿,乳少,淋病,痈肿,溃疡。

1.大鲫鱼2条(约1000克),去鳞、腮,从腹下切开5厘米长的口子,去内脏洗净,塞入陈皮5克,缩砂仁5克,荜茇5克,大蒜瓣10克,胡桃5克,泡辣椒5克,葱、盐、酱油适量。将鯽鱼煎黄,加水煮羹,去鱼腹中物,食鱼喝汤。功能醒脾暖胃。适用于脾胃虚寒的慢性腹泻,慢性痢疾等。

2.大活鲫鱼1条。紫蔻3粒,研末,放入鱼肚内,加胡椒、陈皮、生姜,煮熟食。功能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不思饮食,消化不良。

3.鲫鱼500克,通草9克,猪前蹄1只,或漏芦6克,煮汤,去药,食肉饮汤。功能益气通乳。适用于产后乳汁不足。

4.鲫鱼1条或2条,灯心花5~8扎,粳米30克,煮稀粥食,2~4次。功能温中下气,和胃实肠,利尿通淋。适用于身体虚弱引起的浮肿和肠风下血,呕吐等。

5.鲫鱼150~200克(去鳃、鳞、内脏),黄芪15~30克,炒枳壳9克。先水煎黄芪、机壳,30分钟后入鯽鱼,可少加生姜、盐调味,煮熟,食鱼饮汤,连食数剂。功能益气补中。适用于气虚所致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症见气短乏力等)的调养和治疗。

成分与营养:含蛋白质,含少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微虽元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B12等。鱼肉中还含很多水溶性蛋白质和蛋白酶;鱼油中含有大量维生素A与甘碳五稀酸等。这些物质可影响心血管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

文献摘要:

1.《唐本草》: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作鲐,主久赤白痢。

2.《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补不足;鲐疗肠澼水谷不调;烧灰以敷恶疮;又酿白矶烧灰,治肠风血痢。

3.《滇南本草》:和五脏,通血脉,消积。

4.《本草经疏》:鳏鱼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龟中惟此可常食。

按语

鲫鱼冬季肉厚子多,其味尤美,故有“冬鲫夏鲇”之说。此鱼不可与鸡、羊、狗、鹿肉同食,食之易生热,阳盛之体和素有内热者不宜食,易生热而生疮疡。

附录

1.鲫鱼子:甘,平。功能调中补肝。适用于去目中障翳。

2.鲫鱼头:温。功能治咳嗽,痢疾,小儿口疮,黄水疮。

条目信息
1
引自:《中国食疗大全》
2
本条ID:17018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