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的营养价值与实用功效

科属与学名:蟾蜍,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的肉。

别名与产地:苦蛮、蟾、虾嫲、蚵跛、癞虾蟆、癞格宝、癞巴子、癞蛤蟆、癞哈鈀、蚧蛤蟆、蚧巴子。中华大蟾蜍产于我闺大部分地区。黑眶蟾蜍产于浙江、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性味与功效:辛,凉,有毒破癥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

临床应用: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癒瘕癖积,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

1.大蟾蜍1只(去皮、内脏),芒硝3克,水煮服。功能破癥结,行水湿。适用于腹中冷癖,水谷阴结,心下停饮,两胁痞满,按之鸣转,逆害饮食。

2.蟾蜍(去头、皮、内脏),用桑叶包裹,外加厚纸再裹,火内煨熟食。若口渴,咽梨汁解之。适用于小儿疳瘦。

3.蟾蜍晒干烤酥研细末,过筛,与面粉糊黄豆大小丸。面粉与蟾蜍粉之比为1:3,每100丸用雄黄1.5克为宜。成人每次5~7丸,每日3次,饭后开水送服。过量时可有恶心,头晕感。适用于恶性肿瘤辅助治疗。

成分与营养:含蛋白质及少量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文献摘要:

1.《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杀虫,消疳化毒,平惊散癖,行湿除黄。

2.《山东中草药手册》:强心利尿,镇痛,治水肿腹水。

3.《本草再新》:治疮疽发背,小儿脾胃不和,肝旺火甚,动风惊厥。

4.《本草纲目》:蟾蜍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匿1而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

按语

蟾蜍不宜食,据报道蟾蜍可引起中毒。一般在煮食后30~60分钟发生中毒症状,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头痛,甚至神志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微弱,心律不齐等。心电图表现酷似洋地黄中毒。蟾蜍的卵及腮腺、皮肤腺的分泌物含有多种毒性物质,烧煮并不能破坏或消除其毒性。

附录

1.蟾皮:甘,凉,微毒。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适用于痈疽,瘰疬,肿毒,疳积,腹胀,慢性气管炎。

2.蟾酥:甘、辛,温,有毒。功能解毒,消肿,强心,止痛。适用于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虫牙痛。多入丸、散用。外用研末调敷。孕妇忌服。外用时注意不可入目。

条目信息
1
引自:《中国食疗大全》
2
本条ID:17016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