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属与学名:荸荠,为莎草科植物荸荠的球茎。
别名与产地:马薯、红慈姑、马蹄、地栗、蒐茨等。主要产于我国南方江河湖泊地区。
性味与功效:甘,寒。清热化痰,消积。
临床应用:热病烦渴,痰热咳嗽,咽喉疼痛,小便不利,便血,疣。
1.荸荠30克,洗净,捣烂榨汁,或加等量梨汁、藕汁同服,则效果更佳。功能清热生津。适用于热病烦渴,痰热咳嗽。
2.荸荠250克,甘蔗250克,切小块,水煎,饮汤食果。功能清热解毒,生津除烦。适用于热病伤津,麻疹后低热。
3.荸荠100克,洗净去皮,慢慢嚼服。功能清热利咽。适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痨疮。
4.荸荠60克,海蜇头60克,漂净,煮汤,每日2次。此方古名“雪羹汤”。功能清热平肝化痰。适用于高血压,痰厚而多。
5.荸荠250克(洗净,不去皮切开),白茅根30克,水煎服。功能清热利尿。适用于小便短涩不利,黄疸湿热。
6.荸荠榨汁半杯,送服川贝粉1.5克,每日2~3次。功能清热化痰。适用于肺热痰稠咳嗽。
成分与营养: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灰分等,还含有一种抗菌成分——荸荠英。其中淀粉的含量较多,可作粮食。
荸荠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产气杆菌有抑制作用,但不耐热。荸荠有一定的降压效果,并含有防治癌症的有效成分。
文献摘要:
1.《滇南本草》:治腹中热痰,大肠下血。
2.《本草再新》: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破积滞,利脓血。
3.《食疗本草》: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粮食,明耳目,止渴,消黄疸。
荸荠含有多量淀粉,味甜、汁多、脆嫩,既可作水果生食,也可作菜肴。性凉,故常作为阳热亢盛或热病后期、阴虚内热者的调养品。
中医认为荸荠能开胃下食,除胸中实热,疗五种膈气,能明耳目,解毒消黄疸。李时珍赞它生食煮食皆良。
凡脾胃虚寒及血虚者慎服。
附录:通天草为荸荠的地上茎。苦,平。功能清湿热,利小便,通淋。适用于湿热下注,小便频数不畅,呃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