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喘效方,百花膏与止哮豆

名医简介

丁光迪(1918〜),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学家。

小儿咳喘,临床多见,有些病例,又较难治,丁氏祖辈为小儿医,常言其治病特点,小儿恶药,故用药要注意轻灵、清淡、效验,量小而易被接受,才能建功,不能硬搬成人一套。兹介绍祖传验方二则。

百花膏

适应证:小儿咳嗽,时常发作,咽中气塞,咳甚喘急,痰不多,咯不出,春寒秋凉发作较多。

药物:凤凰衣(微炒)30个、麻黄30g、款冬花50g、百合50g。

制服法:上药先浸一宿,文火煎熬2遍,滤出澄清,加入炼蜜60g,鲜生姜汁1匙,收成清膏,约500g,分作1周服。每日2〜3次,每次1羹匙,开水调服。

如为感冒引起旧疾,咳喘骤然发作者,改用汤剂,取上药1/10量,加荆芥、甘草各3g,生姜1片煎服。不用蜜姜汁。

如兼咽炎者,加鲜青果(或藏青果)3g、劈破,4粒。白莱菔汁1杯冲服。

此方宣肺止咳,顺气平喘。小儿咳喘(痰多者名喘嗽,但非哮喘)最难治疗。它与一般咳嗽证候不同,每每是先作咳而后喘,骤然发病,来势凶猛,但治疗得法,痰爽气通,咳喘又能迅速好转。方中麻黄、冬花宣肺理气,止咳平喘;凤凰衣能治“久咳气结”,反复发作者;姜蜜辛通润降,宣和肺气,清利咽喉。合而用之,平淡清灵,每能奏效。

注意事项:小儿咳喘反复发作,每能成为顽固之疾,影响发育,但此病慎用补药,补之则痰气更阻,发病更剧。

目前小儿食肥腻、甜食、冷饮较多,对咳喘病很不利,所以,除药物治疗外,改变饮食习惯亦很重要。

例1陈某,男,9岁,南京游府西街。1984年10月初诊。

咳喘病已两年,发作多在春秋季节,暴凉劳累即病,发过又如常人,但易感冒,余尚可。嘱用百花膏,首服即见效。父母爱护,常为准备,微感不适即服,以后很少反复;并为转相介绍,服之亦多效。

止哮豆

适应证:哮喘,无论寒热久暂都可用,尤其麻疹或其他急性感染后所致者。平时喉中哮吼作声,哮喘发作不能平卧,痰少咳不多。

药物:腊月猪胆不落水黄大豆拣净抹光

制服法:取腊月新鲜猪胆3〜5个,吊起,防止胆汁溢出。将黄大豆(计好粒数)纳入猪胆中,约装至六七成,使豆没入胆汁中,将胆囊口扎紧,悬挂于背阴通风处,待百日后取出,吹干(不能见阳光,否则要发臭)。将瓦置炭火上,炙豆焦存性,摊在地上(垫一层纸)出火气一宿,然后研成粉末,装入玻璃瓶中待用。每日1〜2次,每次约10粒豆之量,3岁以上小儿加倍。用粥浆或温水调服。连服1〜3个冬春,最效的仅需服1个冬春,一般服2个冬春,其哮自平。

此方清热补脾,肃肺止哮。祖辈相传屡验不爽。小儿哮喘,大都由于热病后遗,肝胆留有郁热,乘土侮金,使肃降之气不行,反而上逆,又土不生金,肺气更弱,所以反复发作,为哮为喘,缠绵不已。方中猪胆汁能凉肝脾,去郁热;黄大豆宽中下气,补脾生金。并且采用食治方法,使儿童易于接受。这是不治喘而喘自平的方法。

注意事项:此药应当预制,干燥保存,不能曝晒,更不能稍受湿气,防止变腐发臭。如其粉末结成块,并有臭气,是药已变质,不能服用。

药中不能加糖或盐,以免有些盐哮糖哮的患儿不适。

服药要坚持,按冬春季节服用;药量不必增减,始终按年龄规定量即可,并不必配合汤药,尚未发现加汤药效果更佳者。

刘少华,男,10岁。

幼时因家中无人照料,母亲每下地劳动,即带到田埂上玩要,如此一段时间,冒风受寒,因而成病。先咳嗽,后成哮喘,连绵八九年,越发越重,哮喘无分春夏秋冬,中西药均少效。予服止哮豆,第一个冬春即大见好转,再服一个冬春痊愈,发育良好。

(丁国华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儿科卷》
2
本条ID:15024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