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叶天士所创“久病入络”之说及其通络治法,是对前人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法的重大发挥。叶氏认为,“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络脉阻闭,瘀滞更深一层,是为疾病久治难愈之由。络病因“邪非在表”,故“散之不解”;“邪非着里”,故“攻之不驱”;且“补正却邪,正邪并树无益”,于是提出通络治法,却也别开门径。根据叶氏所述,“久病入络”之证的临床表现特点,至少包括下述三条:
①病久顽固不愈;
②有固定的疼痛部位或包块,或较为固定的发作性症状;
③一般活血化瘀或缓解症状的药物无效或效果不明显。
叶氏所提通络治法,包括辛温、辛润、辛咸等具体治法,其中尤以辛咸通络法,亦称虫类通络法,常用全蝎、地龙、山甲、虫、蜣螂等虫药,搜剔络脉,松动病根,最有特色(以上均见《临证指南医案》)。
就“久痛入络”证候而言,郭氏认为,往往既有络脉瘀滞的邪实,又有气血亏损的正虚,在其疼痛发作期,万不可补,愈补愈壅滞闭塞,愈痛气愈虚,故古人有“痛无补法”的垂训,一般都当从实论治,冀其通则不痛,以通为补。病人往往于疼痛停止后即精神爽快,饮食、睡眠随之改善,于是气血渐趋复原。他以全蝎8~10克(水洗去盐,与药同煎)、地龙15~20克、僵蚕15克,为通络固定方,再据寒热加味,治疗各种神经痛,往往应手取效。其加减法如下:
(1)血管神经性头痛:属寒证者,酌加川芎、羌活、细辛、白芷、荜拨之类;属热证者,酌加石膏、菊花、黄芩之类。认为本病必用全蝎搜剔络中之痰瘀才能获捷效。
(2)三叉神经痛:属寒证者,酌加细辛、当归、蜈蚣、玄胡;属热证者,酌加银花藤、丹皮、赤芍。
(3)舌咽神经痛:加减法同(2)。
(4)坐骨神经痛:重加白芍40~50克、甘草10克、牛膝15克,痛剧者加罂粟壳15克、玄胡15~20克。寒证酌加细辛、桂枝;热证酌加丹皮、黄柏、银花藤。
(5)臂丛神经痛:本病属热者较少见,故一般均酌加羌活、防风、桂枝、细辛、当归、葛根之类。寒凝络瘀重者,酌加蜈蚣、甲珠、鹿角霜、麻黄少许宣通阳气。
(6)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寒证酌加细辛、桂枝、鹿角霜;热证酌加丹皮、赤芍、黄柏、银花藤之类。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难忍者,用固定方加罂粟壳15克、玄胡20克、枣仁15克、并酌加板蓝根、银花、连翘、蒲公英之类,也有较好的减痛效果。
以上诸病若系寒热错杂的证候,则其加减法则寒温并用。还观察到,以上述固定方加味治疗,痛愈甚其止痛效果愈显著,而对绵绵作痛,症状轻微者,其止痛效果反而不明显。后者多系虚证突出,属于“不荣亦痛”之类。还观察到,虫类通络药,如全蝎、蜈蚣等,性偏辛温,易燥热,有的病人连服数剂后往往出现唇口干燥,咽干灼痛等症状,加用石膏、玄参、银花、丹皮之类即可缓解。
郭氏用虫类通络法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得心应手。如用上述固定方加在常规用方中,治疗慢性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常能顿挫喘咳;加在礞石滚痰丸中,治疗顽固性外伤性癫痫,可逐渐终止其发作;加在常规用方中,并加甲珠或蜈蚣等,治疗顽固性腰腿痛、肩周炎等,多能迅速缓解疼痛;加在常规用方中,治疗顽固性心绞痛,亦能显著地提高止痛效果。这类病症多是宿痰入络,痰瘀互结所致,非虫类通络,难以松解病根。他的研究生用实验证明:全蝎、地龙、水蛭、虫等虫类通络药,能降低周围循环血液中5-羟色胺和组织胺的含量,明显提高实验大鼠的痛阈和耐痛阈,显著地改善血流状态。这部分地解释了虫类通络药的作用机理。兹举病案数例以示应用。
例1三叉神经痛。
马某,女,62岁,退休干部。
1993年2月23日初诊。5年前起病,右侧面部上下颌连鼻翼、眼、耳呈发作性剧痛,本市某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前几年每年发作一二次不等,近年发作渐趋频繁,今年已是第二次发作。3天前打呵欠引起复发,该侧疼痛部位如前,呈烧灼样、针刺样剧痛,阵阵发作,深夜睡中痛醒,说话、吃饭常引起发作,以往服止痛片有效,此次效果不明显。察其形疲体弱,始终以手护按患侧,面色潮红,患侧眼目红赤,舌质红干,苔薄黄,脉细数。辨证为络脉瘀滞,郁久化热。用固定方加味:
全蝎10克(水洗,同煎),地龙、僵蚕、丹皮、玄胡各15克,白芍、石膏、银花各30克,甘草10克。
1日1剂,浓煎服。
服药1剂,疼痛锐减;服药5剂,发作中止。此后2日1剂,又进3剂,触按鼻唇等处未诱起发作。后以制首乌、白芍、生地、鸡血藤、枸杞之类养血柔肝,间断服用8剂,追访半年未见复发。
例2坐骨神经痛。
李某,女,53岁,家庭妇女。
1992年10月11日初诊。患者右侧腰部、臀部疼痛牵引及大腿后、小腿外侧直至足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呈针刺样剧痛难忍,夜晚或咳嗽时更甚,坐骨孔点、髎点、腓点等均有压痛,Lasegue征阳性。本市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用针灸、理疗效果不显,每隔2~3小时需服止痛片以暂缓疼痛。察其面色萎黄,形瘦神疲,舌瘦红少苔乏津,脉弦细略数。辨为络脉瘀滞,筋失濡养。用固定方加味:
全蝎10克(水洗,同煎)、地龙15克、白芍50克、甘草10克、玄胡、罂粟壳、木瓜各15克。
1日1剂,浓煎服。
服药1剂,当晚疼痛缓解;服药3剂,疼痛大减,乃去罂粟壳,加牛膝10克,服药4剂,症状体征消失。后以白芍、甘草、当归、鸡血藤、制首乌、牛膝等常规用量,养血柔筋善后。随访一年余未复发。
例3慢性支气管炎。
李某某,男,68岁,退休干部。
1988年7月30日初诊。自诉10余年来,每于咳嗽气逆之际,随即昏倒不省人事,一月发作数次,或数月发作一次。近月来咳嗽气逆而昏倒,一日数次之多,其咳呈痉挛性连续频咳,以致颜面通红,气逆不转,随之昏倒,历时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不等,气息平缓方才慢慢苏醒,吐少量稠痰。西医检查照片诊断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近日发作频繁,服中西药无效,家人十分惶恐,特地护持前来就诊。察其形体丰盛,唇甲微紫,苔白滑,脉弦滑。认为此证乃是风痰阻闭,引起一时性气机升降失调所致。由于风善行而数变,挟痰为患,上壅气道则痉咳气逆而昏迷,直当痰降气平,气息缓和之时又苏醒,乃拟祛风解痉、降气豁痰法治之。处方:全蝎8克(水洗,同煎),地龙、僵蚕、法夏、茯苓、厚朴、杏仁各15克,竺黄10克(冲),甘草5克。水煎,1日1剂,分3次服。
8月3日复诊,上方服后症状大减,仅在服第一剂后咳嗽短暂昏倒一次。效不更方,再进3剂。8月7日三诊,一直未发作,咳嗽昏倒完全停止,乃以柴芍六君子汤调理善后收功,服4剂。随访至1992年6月,除偶因感冒引起一般咳嗽外,未发生痉挛性频咳昏倒的现象。
查此例病人原服之中药处方,尽是祛痰止咳、降气之品而无效,加入全蝎、地龙、僵蚕祛风解痉而立效,可见祛风解痉有利于降气祛痰。而降胸中之气逆,则厚朴优于陈皮,故方中二陈汤以厚朴易陈皮,加入善化风痰之竺黄,降气缓咳之杏仁、前胡,以增强其作用强度,而收一举制胜之效。风痰之痉咳如此治疗,而寒痰之喘咳,郭氏则用小青龙汤加上述三虫药;热痰之喘咳,则用麻杏石甘汤、小陷胸汤合方加三虫药,治疗无数病例,均有良好的顿挫喘咳的作用。还观察到,三虫药似有协同之功。因有些病例只用僵蚕、地龙加大剂量,或只用全蝎,虽也有效,但不速捷,多难起顿挫效果。所以,他治疗喘咳重者,强调三虫合用,而一般喘咳则不必使用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