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二案

例1邝某某,男,74岁,干部。

1994年5月6日初诊。病史:患者多年“风心病”,反复浮肿,多次住院治疗。两月前又住本市某医院,诊断为“风心病、心房颤动,心功能Ⅲ级”,一直服地高辛、速尿等药,浮肿消而复肿,自觉腹中灼热如火燎,始终未减,苦楚难当,认为效果不佳而自动出院,前来求治。

现证:全身浮肿,下肢肿甚且冰凉,按之凹陷如泥。自觉心悸、气短,动则更甚,不能行走,两足麻木,腹中灼热似火燎,时而热气上冲,则面赤、身热、头晕、自汗出。咳嗽痰少而带血。口不渴,小便短少。察其精神委顿,面色苍暗,颈脉怒张,呼吸短促,舌光无苔润而紫暗,六脉呈虾游之象。

辨治:阴盛格阳,气阳欲脱,寒水停聚,血流瘀阻,虚阳浮越,病险。治以大力益气温阳以救脱厥,利水活血以通格阻。方用生脉散、防己茯苓汤、心宝(含鹿茸、附子等)合方化裁与服。处方:

(1)黄芪9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丹参20克、红参2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2克。浓煎,1日1剂,服3剂。嘱进低盐饮食。(2)心宝120毫克,1日3次。

5月18日复诊。浮肿全消,仅踝关节部轻微浮肿,小便略增,自觉腹中灼热、冲热、面赤等症状消失,咳嗽大减且未见痰血,下肢转温,心悸、气短、精神均好转,舌无苔而红活,脉沉细而缓,参伍不调。是阳气已通,阴寒已去,虚阳潜藏,气阳回复之象。患者诉服上方3剂后,又自配3剂服完。效不更方,仍以上方减黄芪为70克,加制附片15克,以温阳气。再进3剂。

5月23日三诊。诸证缓解,脉仍不调,是标证已去,本证未除,全在调补之功。此后均以上方略减芪、术、苓、泽,略加归、地、桂之类,调补月余,病情稳定。

例2余某某,女,80岁,教师。

1994年4月12日初诊。病史:自诉患冠心病,时发心房颤动已10多年。近年来常于冬季加重,发生浮肿。此次复发,住本市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房颤动,左心衰竭”,给予地高辛、速尿等药。患者感到以往服这类药效果不佳,自动出院而来求治。

现证:自诉头眩晕,心悸,心慌,时有心前区隐痛,气短甚,不能行走;小便短黄,大便3日未解,腹胀满,两腿灼热难当,口燥咽干不欲饮。察其形体枯瘦而浮肿,面苍,神清,懒言,语言低微而断续,两足高度浮肿至膝以上,按之如泥,右胁下痞块(肝大),舌质光剥无苔而少津、紫暗,脉呈雀啄之象。

辨治:气阴衰竭,浊水停聚,瘀血阻滞,格阳于下,有脱竭之势,病险。治以益气滋阴,利水通津,辅以通下活血之法。方用生脉散、防己茯苓汤化裁与服。处方:

(1)红参25克、五味15克、麦冬30克、生地15克、黄芪90克、白术20克、泽泻20克、茯苓20克、前仁15克、丹参20克。浓煎,2日1剂,服4剂。嘱进低盐饮食。(2)大黄10克,泡服,解便则停后服。

4月25日复诊。上方服4剂,大便通,小便逐日增加,浮肿渐消,两腿灼热大减,诸证均有明显缓解。又自配

(1)方2剂服用,浮肿全消,能在室内行走,诸证消失,但仍感头晕,乏力。察其头前倾似无力支撑,一身枯槁如皮包骨状,舌光剥无苔而有津,脉沉细而参伍不调,未见雀啄之象。是气阴回复,浊水消退,阳气通达,但病根未除,元气大伤。以麦味地黄丸加参芪与服,调养善后,随访一月余,病情稳定。

评析虾游脉,指脉率一息二至或以下,脉形细微,脉势极弱,脉位表浅之象。雀啄脉,指脉九至以上,脉位深沉在筋骨之间,脉形细微,脉势极弱,且久久而至,疾速三五下,如雀啄食之象。这两种脉象均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严重阶段,元气有将脱之势。

不过,虾游脉为气阳虚极、将脱,而雀啄脉则是气阴衰竭、将脱,属性不同,治疗有别。

例1为阴盛阳衰,浊水瘀血停聚,残阳被格拒而内郁、上浮,故出现腹中灼热,热气上冲,面赤,咳血等症。由于心肾气阳虚极,故心悸,气短,小便不利。阴阳互根,阳虚阴亦不足,故舌光无苔。气阳大虚不能鼓动与充盈血脉,更加虚阳浮越,故出现虾游之脉。郭氏认为,叶天士所云“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法则,不仅适于外感温热病阳气内郁之证,内伤杂病用之比单纯使用四逆辈温通阳气效果更好。故以防己(因当时市售者品质不佳而未用)茯苓汤重用黄芪以益气利水而通阳气为主,配以心宝温阳气,生脉益气阴,加丹参活血。小便利则阳气通、格拒解,浊阴自消,气阳回复,诸证缓解。

例1是气阳衰出现格阳证,例2说明气阴衰亦可出现格阳证,皆因浊水停聚之故。气阳衰之格阳证,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气阴衰之格阳证,救阴不在滋亦在利小便,都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浊水停聚。因津液不化气阴,反凝聚而为浊水,阻碍阴阳升降故也。当此之时,使小便利则津液通,阴液自生,气化有源,含有以“通”为“补”之义。故例2仍用大剂芪、术、茯、泽、前利水,配合生脉益气滋阴,加丹参活血,而用大黄旨在通下大肠积滞,以改善胃肠郁血状态,利于阴阳升降,亦有以“通”为“补”之意。对此种气阴衰惫而又浊水瘀血停滞,本虚极而又标实甚之证,只通利化瘀,恐正气难支,纯补气阴,又愈补愈滞。故其方攻补兼施,双管齐下,力挽狂澜。

上述两例所用芪、术、苓、泽,具有益气与利水的双重作用,即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又具利尿作用,不能视为单纯的“利尿药”。临床实践表明,运用这组药物往往使浮肿消退而小便并不明显增多,可能是通过调节体内水液平衡而起作用的。这组药物适于各种虚性浮肿,是郭氏的常规用方,其中黄芪可用至100克之多。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求实创新的中医学家郭子光》。冯显逊 整理
2
本条ID:14159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