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案(三则)

案一:周某,男性,51岁。自1989年起腹痛,里急后重,下利便血,日三四次,甚则五六次,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屡治不效,1990年5月20日来董氏处诊治。届时已便血半年有余,患者面黄肢冷,两胁胀痛,脘闷纳呆,心悸时烦,夜寐不宁,舌质淡润,脉象弦细而濡。

此乃脾肾虚寒,肝郁气滞,横克脾土,脾不能统,肝不能藏,故便血不止。治以温补脾肾,疏肝理气为法。处方:

藿香10克、苏叶10克、苍白术各10克、陈皮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柴胡6克、干姜6克、破故纸6克、制附片6克、甘草6克。

服药6剂,便血即止,下利减轻,日一二行,脘胁胀痛大减,纳食转佳,夜已能寐。5月27日复诊,原方去苏叶、藿香,加佩兰10克、苏梗10克、砂仁6克,继服6剂,诸症皆除,病告痊愈。后嘱服香砂六君子丸和附子理中丸,以善其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案二:宋某,女,34岁。4年来腹痛腹泻,有脓血,后重下坠。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四肢乏力,动则气短,心悸,纳少不馨,食后脘闷不舒,夜寐不宁。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服西药无效,改服中药人参、西洋参等补益之剂,仍无显效,1988年12月来京求治。同道用补气升阳、温中健脾之法,投以党参、山药、黄芪、白术等,最后下利不减且增脘腹胀满。遂于12月15日来董氏处诊治,症状如前,舌苔白腻舌质淡红,脉象沉缓无力,用温补脾肾,行气燥湿法治之。拟方如下:藿香10克、苏梗10克、苍术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干姜6克、厚朴10克、砂仁6克、大腹皮10克、木香6克、附片6克、五味子10克、枣仁10克、甘草6克。服药6剂,食欲转佳,腹胀、脘闷均消,腹泻亦由每日三四次减至每日两次,患者甚喜。后因感冒而停药,待感冒愈后,再拟燥湿化痰,温肾健脾之法,药用苍术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藿香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附片6克、干姜6克、破故纸6克、枇杷叶10克、甘草6克。12月29日再诊,患者腹痛腹泻已止,胃纳亦佳,体力渐增,愿回原地调理,嘱早服附子理中丸1丸,中午、晚上各服香砂枳术丸、四神丸6克。注意劳逸结合,忌生冷、油腻。春节后患者函告,病已痊愈,体重增加约5千克,随访至今未发。

案三:曲某,女,54岁,患腹痛腹泻10余年,便中时有粘液脓血,且皮肤搔痒,烦躁不安,头痛失眠,痛苦异常,经某医院结肠镜检查,诊为溃疡性结肠炎,1990年7月29日求治于董氏。

患者尤以皮肤搔痒而烦恼,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弦细。证属脾肾阳虚,肝阳上扰,心神不宁。

拟温肾健脾,平肝熄风,镇静安神之法。药用:

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苍术10克、枣仁10克、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菖蒲10克、天麻10克、白蒺藜10克、制附片6克、破故纸6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服药6剂后,腹痛腹泻减轻,睡眠明显好转,惟周身痒而烦躁不安。1990年8月12日二诊,加入痛泻要方,健脾祛风止痒。药用:防风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牡蛎10克、龙骨15克、白蒺藜10克、天麻6克、破故纸6克、制附片6克、干姜6克、焦薏仁10克、炙草6克。6剂,水煎服。9月20日三诊,药后肤痒大减,睡眠亦安,仍以温肾健脾,安神宁心为法调理之。药用藿苏梗各10克、炒苍术10克、香附10克、牡蛎10克、龙骨15克、党参10克、干姜6克、制附片6克、破故纸6克、远志6克、菖蒲10克、五味子10克、甘草6克。服药后,诸症皆除,嘱继服附子理中丸、四神丸早晚各一次,以善其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评析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腹痛腹泻,肠鸣腹胀,粘液便,或粘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见慢性肠道疾病。病程缓慢,病势缠绵,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董氏认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脾土虚损,气血乏源,抗病力下降,致使本病迁延难愈,由于泻不易止,脾胃愈衰,正气愈虚,以致虚损及肾,终成脾肾两虚。因而三例均注重调节消化系统,强壮脾胃功能的同时,每加温肾助运之品,但脾土虚弱往往招致肝木克伐,故在扶土的同时又予以抑肝,如东垣所云“治脾胃必先制肝”。此为三例患者的基本治法。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精于脾胃学说的董德懋》。徐凌云 董志华 整理
2
本条ID:14143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