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某,男,51岁,1977年8月16日初诊。
主诉:腹泻腹部隐痛一年余。
病史:患者于一年前始有腹泻,大便日4~5次,为稀水及不消化食物,有时带粘液及脓血少许,腹部隐痛,纳差,乏力,经某医院乙状结肠镜检查,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曾一直服西药及中成药不见好转。
诊察:舌苔白薄,脉细缓无力,检查大便常规:红血球2~4个,白血球0~2个。
辨证:久泻脾虚,中阻不运,故腹泻便频数,大便为稀水及不消化物,纳差乏力;泄泻日久,食滞而生湿热,以致腹隐痛,大便时带粘液及血少许;舌苔白薄,脉细缓无力。参合脉症,乃久泻脾虚夹湿滞之证。
治则:温中健脾,行气利湿。
方药:党参12克,炒白术9克,炙甘草9克,炮姜9克,制附块9克(先煎),黄连9克,广木香9克,焦三仙30克。3剂。
二诊:大便转稠,未见明显粘液脓血,腹部隐痛亦除,精神食欲好转,但大便仍频,日4~5次,舌脉同前,方已见效,原方3剂。
三诊:腹泻已减,大便日3次成形,余无明显不适,舌苔少,脉较前有力,复查大便常规:未见异常。中阳渐复,湿滞已除,原方减黄连继服3剂,病告痊愈,随访2年未发作。
评析溃疡性结肠炎目前病因尚不明了,临床主要以腹泻,腹痛,大便含血、脓或粘液,反复发作,中医按“慢性泄泻”、“慢性痢疾”进行辨证论治。本证属脾阳虚损,兼食滞化热,治疗寓补于消,寒热并用。方中附子理中汤温脾阳,香连丸清利湿热,仅数剂而脾阳得振,食滞得消,郁热得去,使脾胃升清降浊功能恢复正常。陈氏在西医辨病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方药得体,恰中病机,故而久病得以迅速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