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相生

必须明晰五行的生克制约,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在相生关系上来说,大家都熟悉木能生火,是说明古代的原始社会,首先发现钻木能取火,而草木也极易燃烧而生火;火能生土,是说即使如岩石之类的东西,经过火的燃烧也能化为土壤,而大地也需要有阳光的照射才能化生万物;土能生金,是说金属物质从土壤中挖掘而来的。而金能生水,这就颇为费解。有不少前人,不惜穿凿附会,出现许多笑话和奇谈!如有人说:开河挖渠,必须要有金属的工具。又有人说:将金属物在火上加热,其表面就能出现水滴。如此等等,也得流传。至于水能生木,植物不能缺水,这就不用多说了。

时至今日,有关金水相生的理论,仍是含混模糊,未能明晰。这对继承和发扬来说,无疑是一种缺陷和讽刺。周氏在这方面的理解,可能有其见地。特整理供参。

古人对于五行属性的概括和推理,是上而天文,下而地理,中而人事。既是博大无边,也可退藏于密。因此必须综合理解,彼此印证,决不能孤立地为某一事物所局限。约言之,如众所周知,在天为风,在时为春,在方位为东,在地为木,在人为肝;在天为热,在时为夏,在方位为南,在地为火,在人为心;在天为湿,在时为长夏,在方位为中央,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在天为燥,在时为秋,在方位为西,在地为金,在人为肺;在天为寒,在时为冬,在地为水,在人为肾。其他方面不作具述,特就在天为燥,在方位为西,在地为金,作一探讨,以见金水相生的关系与根源。

《素问·气交变大论》曰:“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什么是燥?《说文》:“燥,干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到秋天,气候干燥而凉爽,所谓“秋高气爽”而“天朗气清”,也只有在秋天才容易看到。正因为如此,所以《兰亭集序》这一历史名文,才未被梁昭明太子收入他的《文选》之中。这就是“其德清洁”的说明。

欧阳修的《秋声赋》曰:“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其容清明,其气忄栗冽,其意萧条,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这也就是“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变肃杀,其灾苍陨”的说明。苍陨者苍翠之色,遇之而陨落也。故秋风也叫金风,所谓金风既起,则木叶凋零是也。封建王朝杀人,也在秋天。这些又与金能生水有什么关系呢?道理很简单,热空气如不与冷空气相遇,水气就不能凝结,天雨也就不能下降。而“在天为燥,在时为秋,也就是金能生水的关键所在。而金水相生与地理位置的关系,还应予以探讨。

金是代表西方,金水相生,是说水都是从西方来的。早年曾读过一本笔记小说,书名已记不清,且藏书早付秦火。但记忆却非常深刻。书中有这样一段简短的记载,大意是五行中之金能生水,是说水都是从西方来的,千条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此其一;其二,天空中的冷空气,都是来自西北方,与南方的热空气相遇而成雨;其三,在降雨过程中,特别是在雷雨时,大都是由西南方生成,而自东而西的降雨,却极为少见。民间曾有这样一句谚语:“老头子已活八十八,未见东南有大水发。”笔者为了证明这一问题,曾随师拜访了安徽省气象学家,得到了他们的指教。更加加深了对“金能生水”的理解。

由此可见,所谓“金水相生”,乃是湿热的热空气必须与凉爽的冷空气相结合才能成雨的道理。古人把自然界各种因果推移与互相的变化规律,归纳成为五大体系,而称为“五行”。行是移的意思(《素问·八正神明论》:“行者移也。”),又是道路之意(《尔雅·释宫》:“行,道也。”)。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曰:“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曰五行。”可见“五行”乃是万事万物互相推移的规律与道路,也是中医理论体系不可动摇的组成部分。自应言之成理,而不能模糊其词。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提倡热证贵灸一专多能的周楣声》。周子洋 蔡圣朝 魏从建 整理
2
本条ID:14107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