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氏擅治肝胆疾病,并专设肝胆病门诊,其专科特长是治疗胆石症与胆道感染。他认为:胆石症多并发胆道感染,胆道感染又可成为胆石症的发病诱因,因此胆石症与胆道感染往往同时存在。胆石堵塞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
胆道疾患多表现有肝胆湿热,因而肝胆湿热可以作为胆道疾患辨证的主要病因。如《脉经》说“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无疑是指胆之功能为积存胆汁。而胆汁来源于肝,肝气疏泄正常,胆气通降,则胆汁流畅,以助脾胃升降气化。反之,如果因情志抑郁,或忿怒伤肝,或寒温不适,或恣食肥甘厚味,虫积等因素,导致肝失疏泄,肝胆气滞,使胆汁排泄不畅,并致脾土不运,湿热内生,从而导致肝胆湿热,肝郁化火,煎熬胆汁,久积成石,阻滞气机,则产生“胁痛”、“胆胀”之疾,由于木郁则土壅,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可出现口苦、恶油腻、食欲不振、呕吐黄水,腹中胀气,便秘,脉弦,舌暗红,苔黄腻等症,正是肝胆湿热的主要表现,如《甲乙经》说:“邪在胆,逆在胃,胆汁泄则口苦,胃气泄则呕苦汁。”若少阳胆道未通及阳明胃家热结,甚至出现黄疸,均属肝郁胆热,湿热蕴结,阳明腑实所致。
胆道疾病的辨证论治:章氏分为气滞、湿热、火毒三型。以湿热型为多见,因为肝郁气滞可以导致湿热,而湿热蕴结既久则可化火,从而导致火毒。所分三型实际上是胆道疾病发展的三个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症状表现而已。如气滞型表现为胁痛、嗳气、胸闷、纳呆、厌油、便结、脉弦细、苔薄黄。治则为疏肝利胆。方用章氏自拟之疏肝利胆汤(柴胡、枳壳、赤芍、甘草、木香、黄芩、黄连、鸡内金、炒二芽、郁金、川楝子、川朴、法夏,便秘者加熟军)。湿热型表现为右胁下绞痛,口苦、纳呆、便结、溺赤、恶寒、发热,甚至出现黄疸、脉弦、舌质暗红、苔黄腻。治则为疏肝利胆,清利湿热。方用疏肝利胆汤合茵陈蒿汤化裁。火毒型表现为寒战壮热,黄疸、脘胁绞痛,便结,尿赤,甚则出现神昏谵语,脉弦数,舌赤,苔黄粘。治则为泻火解毒。方用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