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与细辛同为辛温药,前者为太阳经发汗解表药,后者为少阴经温阳散寒药,二者归经有所不同,但使用上又有联系,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等,往往是麻黄、细辛合用,其功效相得益彰,若单独使用,其功效各自有异。
《伤寒论》以麻黄为君的“麻黄汤”,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苔白脉浮,其功能是发汗散寒,宣肺定喘,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主方,但这种“表实证”多见之于古代野外劳动者,或我国北方寒冷地带,人们体质壮实,轻微外感,并无觉察,必须感受重寒,可能出现“伤寒”表实证。时至今日,人们生活条件、体质、情志等均不同于前者,野外作业,防护较好,北地虽寒,但居处暖室,空气干燥,患病者多为风寒夹热,或风寒化热之“风热感冒”,即或偶有少数风寒外感,多为虚中夹实,用人参败毒散、参苏饮以扶正祛邪,故不用麻黄汤。
感冒不用麻黄,是否麻黄无用武之地呢?其实不然,麻黄的主要功能是开发肺气,通利小便,最适宜于哮证(支气管哮喘)与水肿(急性肾炎)。它的作用,往往超过伤寒中的发表功能。
在哮喘发作时,用他药不易控制,选麻黄可立竿见影。在水肿无尿时,它药无效,麻黄可很快利尿消肿。当然,无论定喘或利尿均应在复方中使用,不宜单味煎服,麻黄剂量最多可用至15克,需因人而异。
其次谈细辛,《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少阴病主方,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细辛既能助麻黄解表,又能助附子温经散寒,能起到助阳解表的作用。小青龙汤中麻黄、细辛主要功效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下气除痰,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的痰饮证。
章氏应用细辛,并不限于上述二方主治之少阴病或痰饮证二者。如曾治一剧烈头痛患者,中西药久治不愈,头痛发作时全身畏寒战栗不休,不发热,脉沉细,医院检查怀疑为脑部肿瘤。
辨证为少阴头痛,立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9克,细辛9克,附片12克。三剂而痛止。此外有它方是兼用细辛者。如清上蠲痛汤(《寿世保元方》)、川芎茶调散等主治各种头痛;独活寄生汤、小续命汤主治身痛、关节疼痛;玉女煎加细辛治风火牙痛等,皆有赖于细辛疏风止痛。
细辛使用剂量,前人有“辛不过五”、“辛不过钱”之说,指使用细辛不能超过五分(1.5克)或1钱(3克),防止其辛温性烈,实际上细辛的用量可达3~9克而无不良反应,治疗时应因人因病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