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胆囊炎、胆石症秘方续集
变通大柴胡汤来源:刘渡舟,《名医治验良方》组成:柴胡18克,大黄、白芍、枳实、黄芩、半夏、郁金各9克,生姜12克。用法:每日1~2剂,水煎服,日服2〜4次。功用:疏肝利胆。方解:方中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具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长于疏泄肝胆之邪热,与黄芩相伍能和解表里、清热利湿;与白芍同用,能柔肝舒肝止痛;半夏、生姜化湿和中、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腑清热、利胆消炎;郁金辛开苦降、性寒泄热,入气…- 49
- 0
-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秘方
慢性胆嚢炎是临床上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或钝痛,常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还可有恶心、腹胀及嗳气。若胆囊管或总胆管被结石或浓稠胆汁所阻塞,或欧蒂氏括约肌痉挛时,常于饱餐后发作胆绞痛。体征有右上腹压痛,墨菲氏征阳性。有胆嚢积水时,可扪及大的胆囊。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发生于胆石症的基础上,且常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其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胆固醇代谢失常。慢性胆囊炎的…- 61
- 0
-
胆石症术后严重呕吐案
陈某,女,66岁。患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已20余年,又因患有血小板减少症,一直采取保守治疗。1991年5月30日右上腹疼痛,高热39.4℃,呕吐不止,全身黄染,5月31日去某医院急诊,6月1日收住院。7月2日行胆囊摘除术,术前检查血小板5.7万/立方毫米,曾输血若干。手术时发现胆囊破裂,并已化脓。术后一般情况尚好,惟呕吐始终未止。术后3周,因行造影检查,引起伤口出血不止,呕吐频繁并吐黑血,大便潜血,…- 48
- 0
-
胆石症与胆道感染证治
章氏擅治肝胆疾病,并专设肝胆病门诊,其专科特长是治疗胆石症与胆道感染。他认为:胆石症多并发胆道感染,胆道感染又可成为胆石症的发病诱因,因此胆石症与胆道感染往往同时存在。胆石堵塞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胆道疾患多表现有肝胆湿热,因而肝胆湿热可以作为胆道疾患辨证的主要病因。如《脉经》说“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无疑是指胆之功能为积存胆汁。而胆汁来源于肝,肝气疏泄正常,胆气通降,则胆汁流畅,以助脾胃…- 56
- 0
-
谈胆囊炎及胆石症的分型论治
中医学中没有胆囊炎、胆石症之病名,但早在2000年前之《内经》中已有类似此病状之记载。如《灵枢·胀论篇》之“胆胀者,胁下胀痛,口中苦”及“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就颇似本病。以后自汉代张仲景之《金匮》中,始创大柴胡汤等对此病有相当疗效,以后历代诸家更有不少论述和治法。中医认为本病之因乃饮食不节,过食炙馎而酿湿生热,并与蛔虫及情志不遂有关。胆石的形成病机在肝胆气郁、脾胃湿热,二者互为因果,重者可…- 55
- 0
-
胆囊炎-胆石症的刮痧疗法
原因辨证急性胆囊炎或胆石症发作,可见右肋部和上腹部持续剧烈疼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胛区,常伴恶心呕吐、发热等症。慢性胆囊炎可见胆囊区轻度触痛、消化不良、胃部饱胀、嗳气等。胆囊炎、胆石症发作时,可采取治疗胆囊炎的刮痧方法;平时坚持刮拭肝胆体表投影区和相关穴位,可有效预防胆囊炎发作。刮拭部位刮拭方法1、用厉刮法刮拭额部额旁2带,头顶额顶带中1/3段。2、用面刮法从内向外刮拭腹部右侧日月穴、期门穴、章…- 46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