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发烧

叶某某,男,60岁,贵阳工具厂退休工人。

主诉:低烧20余天。

现病史:

20多天前先感到头昏、乏力、不思饮食,继则微恶寒,午后潮热,在厂医务室查体温38℃左右,按“感冒”治疗(用药不详),低烧不退,又在某医院查血象:白细胞4.1×109/L,中性70%,淋巴29%,诊为“沙感”,用“氨苄青霉素”、“氟哌酸”治疗一周,低烧时退时进,并见咳嗽、胸闷。遂于1993年7月23日来本院门诊求中医治疗。症见头昏重痛,微恶寒,午后潮热,汗少,手脚心热,咳嗽痰多,咯痰不爽,胸闷,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尿黄少,大便稍干,脉细弱,舌淡红,苔黄腻。

辨证分析:气阴两虚体质,又嗜烟酒,内生湿热;复感于盛夏暑湿之邪,暑伤气液,湿与热合,阻遏气机,阳气不宣,郁而发低热。

诊断:湿热病(湿热阻遏气机)。

治法:化湿、清肺胃。

方药:三仁汤合泻白散加藿香、佩兰。3剂煎服。忌油腻、生冷饮食。

1993年7月28日复诊:服药3剂后低烧渐退,咳嗽、胸闷减轻,舌苔转白腻,脘腹胀,不思饮食。辨证为湿阻气机,脾虚不运,改用藿朴夏苓汤加扁豆、砂仁、连翘、石菖蒲芳化醒脾为治。

1993年8月4日三诊:服药3剂,低烧不再发,惟仍感倦怠乏力,脘腹胀气,不思食,脉弱,舌淡红,苔白略腻。辨证为湿邪未尽,脾胃已虚,从健脾理气化湿论治,方用香砂六君汤合平胃散加山药、扁豆、焦三仙、鸡内金、藿香、大腹皮。

评析时值盛夏,暑气主事;热蒸湿动,故暑必夹湿;患者素有内湿,内外相合,阻遏气机。初诊用三仁汤后,舌苔转白腻,是湿胜于热,并显示脾胃本虚。改用藿朴夏苓汤后,湿去而低热退,显露脾胃虚弱的征象,遂用香砂六君汤、平胃散合方加味治其本。方随证变,丝丝入扣。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易水学派的继承者和创新者王祖雄》。吴光炯 整理
2
本条ID:14044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