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证要点
1.肝胃不和:胃脘胀痛连及胸胁,进食更甚,嗳气泛酸,时而欲吐,舌红苔白,脉弦,症状加重,且多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治宜舒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痛甚加玄胡,泛酸加煅瓦楞、乌贼骨,呕吐加黄连、紫苏梗。
2.脾胃虚寒: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神疲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理中健脾,方用理中汤加减。痛甚加甘松,血虚加鹿角霜、阿胶,湿重加砂仁、苍术,寒重加桂枝、制附片。
3.胃阴不足:胃脘嘈杂,常有烧灼感,咽干口燥,不欲多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治宜养阴益胃,方用益胃汤加减。痛甚重用白芍,便结加瓜蒌仁、首乌。
4.气滞血瘀型:胃脘疼痛有定处,或呈刺痛,拒按,进食后疼痛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便血加大黄炭、白芨、三七粉。
二、注意事项
1.一般认为胃脘痛得温减者为寒,加重为热;拒按为实,喜按属虚;初病多在气,久痛多在血;刺痛,或痛有定处属血瘀,胀痛或痛而游走不定为气滞;剧痛多实,隐痛多虚。
2.血瘀者,一般以形体尚健,脉虽细涩,但重按有力者属实,治宜活血化瘀为主;形体瘦弱,脉细涩而重按无力,或细带数为虚,治宜养血活血为主。
3.胃脘疼痛,突然自觉不痛,或脉数,要注意是否合并出血。
4.胃脘久痛,用气药效果不佳,可加当归、白芍等血分药,既可预防气药之偏燥,又可取到气血互生的作用,甚至还可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以通利气血。
5.久痛不愈,形体消瘦,或胃脘痛应用止痛药效果不明显,大便燥结,或便血用止血药效果不佳,均要警惕恶性变。
6.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白花蛇舌草,或蒲公英,有利于溃疡病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