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位居中焦,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是人体气血津液升降之枢纽,升则上输于心肺,降则下归于肝肾,故脾胃得安,五脏受荫,脾胃虚弱,百病丛生。众多疑难杂病,只要抓住“上下交痛治其中”,恢复脾胃正常功能,使气机调畅,升降得度,是治疗促进机体康复的关键环节,疾病就可迎刃而解。《景岳全书》说:“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之中亦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故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慎斋医书》亦指出:“诸病不已,必寻得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多矣。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众。”故善察病者,必先察脾胃之强弱。
人以脾胃之气为本,人体内的气血、水谷精微,病变过程中的消耗物质,均赖于脾胃化生补充,且施治中的药物均需中焦受气取汁而发挥作用。历代医家对不少病症多从脾胃求治,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培土生金”,“治痿独取阳明”,“补肾不如补脾”,都强调了脾胃的重要性。吕氏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时刻谨守“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古训,处方用药,不忘维护后天之本。对一些易伤脾胃之药,选用总是斟酌再三,谨慎应用,最反对一见发热,就乱投芩、连等大剂苦寒克伐之药;一见阴血不足不考虑脾胃的接受能力,滥用熟地、阿胶等滋补之品,而影响脾胃功能。即使是实证病人,祛邪也是“衰其大半而后止”。如诊治一例肝硬化患者,是时肝功能全面损害,形羸神疲,纳呆腹胀,大便溏薄,此乃脾胃同病,且脾之运化失常,不能转输化生精微,虽有积聚症瘕,理应先补脾胃以扶其本,稍佐疏肝理气之品,以消当前之纳呆腹胀,此不宜骤用攻逐之品,反伤脾胃,遵张洁古“养正积自消”之论,投资生丸加减,运脾和胃为主,调其升降,使脾胃功能恢复再议逐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