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刘某,女,32岁。某医学院教师家属。于1979年11月16日(产后42天)托其友来代诉病情,请处一方。患者于产后3日受凉而致每日午后恶寒高热,经多种检查及全市会诊未明诊断,用过多种抗生素及中药,寒热往来10多天始退。但此后即大汗不止,每日更衣数次,并感低热怕风,曾服不少益气固表、养阴敛汗之剂,出汗反增。全身软弱,终日卧床,不能坐起,患者万分恐惧,夫妻抱头痛哭,惟胃纳佳,能进食,舌苔黄厚,脉象不明。辨证:新产之人,血弱气尽腠理开,风寒外邪由太阳而入少阳,故寒热往来;胃纳佳为邪未入阳明,里气和。现舌苔黄厚为少阳余邪未清,低热自汗怕风乃太阳表邪未尽,营卫失和所致。治以小柴胡汤合桂枝汤轻剂,
处方:
柴胡3克、黄芩6克、党参9克、法夏9克、炙草6克、桂枝3克、白芍9克、生姜1片、大枣4枚。
1979年11月22日其爱人来诉,服药1剂而汗减,2剂而汗止。
评析此案陆氏并未见患者其人,陆氏治疗此案辨证之准确,处方之精当,体现其对伤寒六经气化学说深厚的造诣及治伤寒的丰富临证经验,抓住了病证的要点和关键:
①病起于产后受寒,是虚人外感,常常邪入少阳;
②起病时寒热往来,西医全市会诊未明确诊断,是知其为少阳证型未明热,无器质性大病;
③胃纳佳,病不在里;
④前医曾用益气固表、养阴敛汗而出汗反增,说明病机在表,药与病机不投合;
⑤现证低热恶风自汗,苔黄厚,虽脉象不明,已可以辨知其为少阳余邪未清,太阳营卫不和。故用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1剂知,2剂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