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黄之攻邪与补益

《本经》论述大黄具有下血破瘀,荡涤肠胃,调中化食的作用。而仲景则认为,大黄走血分祛瘀,行气分消胀;下肠胃之宿食,利肝胆之湿热,止血热之吐衄,化无形之痞满;上可止呕,下可止利,可缓可攻,能温能清……超过了《本经》运用范围。同时,由于配伍的差异,剂量的大小,煎煮方法之异,作用也不同。现仅就其攻邪与补益的作用论述如下。

一、大黄的攻邪作用

大黄具有泻下破结、荡涤肠胃实热积滞,泻血分实热、下瘀血、破症瘕、行水气等攻邪作用。

其用量有大、中、小三种剂量。

大剂量:15~20克。泻热、通便、逐瘀力强,在方中为主药——君药。如大承气汤,用于阳明腑实证之痞满燥实坚;桃核承气汤,用治下焦蓄血证等,原方用量为四两(15~20克);《卫生宝鉴》大黄汤,大黄一两,为粗末,酒浸半日再煎,去渣,分两次服;《医学衷中参西录》用大黄二两治癫狂。

中剂量:5~10克。泻热、通便、逐瘀力居中等,在方中为辅药——臣药。如茵陈蒿汤,茵陈30克、大黄10克,取其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助茵陈降泄瘀热而退黄。

小剂量:5克以下。虽能泻火导滞,但不致于泻下,用于火郁、积滞较轻者,或于清热泻火之味中少佐之以助清泻之功。如清胃散,车前子、石膏、大黄、柴胡、桔梗、玄参、黄芩、防风各一钱,为粗末。治胃中火郁、积滞较轻者。

1.与解表药配伍:解表通里并用。

临床配麻黄:《千金方》解毒散,治时行头痛、壮热;配桂枝:《伤寒论》桂枝大黄汤,治太阳误下,腹中大痛;配白芷:《医宗金鉴》双解贵气丸,治背疽初起,便实;配蝉蜕、僵蚕:《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

2.与泻下药配伍:相须为用,增强泻下之力。

临床配芒硝:《伤寒论》调胃承气汤,用治阳明腑实;配巴豆:《证治准绳》巴豆丸,治症瘕;配芦荟:《丹溪心法》当归芦荟丸,治肝胆实热、眩晕、胁痛、惊狂;配甘遂:《伤寒论》大陷胸汤,治大结胸证;配牵牛:《保命集》大黄牵牛丸,治大便秘;配火麻仁:《伤寒论》麻仁丸,治脾约。

3.与清热解毒药配伍:增强泻火解毒之力。

临床配黄连、黄芩:《伤寒论》泻心汤,治心下痞;配连翘:《局方》凉膈散,治中上二焦热毒;配黄连、栀子:《金匮要略》清热和胃丸,治胃热。

4.与利水祛湿药配伍:增强通利作用。

临床配车前子、木通:《局方》八正散,治热淋;配茵陈、山栀子:《伤寒论》茵陈蒿汤,治湿热阳黄。

5.与活血药配伍:增强活血之力。

临床配桃仁、红花:《伤寒论》桃核承气汤,治太阳蓄血证;《医学发明》复元活血汤,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胸胁疼痛等。

二、大黄的攻补兼施

1.与温里药配伍:寒热并用治寒积。

临床配附子:《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治寒积里实;配干姜:《千金方》温脾汤,治冷积、久利。

2.与补益药配伍:攻补兼施。

临床配人参、当归:《伤寒六书》黄龙汤,治里热结便兼气血虚弱者;配四物汤:治妊娠伤寒,便秘、溲赤、气满;配增液汤:《温病条辨》增液承气汤,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

3.与止血药配伍:增强止血之功。

临床配大小蓟:《十药神书》十灰散,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

三、大黄的补益作用

大黄具有安五脏、补敛正气之功,其补益作用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健脾和胃:大黄研细末,泛水为丸,每服0.3~0.5克,日1~2次;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肌肉消瘦。

2.祛瘀生新:下瘀血汤、大黄蟅虫丸,用于少女停经之干血劳。

3.敛血止血:大黄15克,水煎服,治疗肺胃热盛之吐血、咯血,下焦郁热之便血、尿血。

4.涩肠止痢:小量应用,0.1~0.3克,用于噤口痢。

总之,大黄能攻善守。一般而言,大量主泻,小量可补,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精研医理勇于创新的中医学家李文瑞》。李秋贵 张根腾 魏淑兰 整理
2
本条ID:14008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