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精研医理,尤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更深得要旨。在临床诊治中,法宗仲景,而又不拘泥之。
一、桂枝治疗手掌汗
柯某,女,22岁。手掌出汗已两年余,经治不愈。手汗每日必出3~7次,发则汗出如洗,精神紧张尤重,夜寐欠佳。证属营卫不和。治以调和营卫。
方拟桂枝汤:桂枝9克,红枣5枚,生姜3片,甘草3克。服上药5剂后汗敛,每日减至2~3次,汗量亦减少。上方加龙骨30克,继服7剂后,手汗止,唯精神紧张时汗微出。又进10剂而愈。追访年余,未见复发。
二、小柴胡汤治持续高热
张某,女,35岁。发烧已四个月,体温午前热度38℃上下,午后39~40℃,入夜可降至正常。血常规化验检查白细胞8000~9000/立方毫米,余无特殊异常。西医诊断为发热待查。症见高热前恶寒,继则热升,伴有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偶有恶心,胸胁苦满,纳呆食少,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舌质淡红,脉弦细。证属表里不和,湿热内蕴。治以和解少阳,芳香化浊,清利湿热为法。
方拟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25克,黄芩10克,竹沥半夏10克,芦根10克,厚朴8克,党参8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火麻仁8克,炒麦芽15克,甘草3克。
服5剂后,午后发热降为38℃,口苦咽干略解,大便已调,纳食略增,舌脉同前。上方去火麻仁,继服14剂后,热退,但时有心烦易急,遂改服加味逍遥丸半月,痊愈上班,正常工作。
三、葛根芩连汤治乙脑
王某,女45岁。1973年8月27日因高热入院。西医诊断为流行性乙脑炎,症见高热持续不退,神尚清,头痛如劈,项微强,呕吐呈喷射状,食入即吐。大便已4日未行,小便色黄。舌质微绛,苔薄白,中光剥,脉沉细而微。
葛根12克,黄芩9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双花9克,大黄粉1克(分冲),生地30克,生石膏30(先煎)克。
服药后当日下午热势稍降,神乃清,头痛不已,呕吐,未抽搐,无汗。即服局方至宝丹1粒。
翌日再诊:神清,头痛减可忍,晨起呕吐一次,腹滞已下,热势下降,舌质微红,苔黄,脉细数。病邪为气营之交。治拟清营透气,佐以芳香化浊,引邪外达。处方:鲜菖蒲9克,香薷10克,鲜佩兰12克,板蓝根18克,黄连3克,牡丹皮12克,薄荷1.5克,生石膏25克,知母6克,白茅根30克。1剂水煎服。之后,体温渐复,以和胃健脾法调治而愈。
四、四逆汤治心肌梗塞
赵某,男,55岁。今晨突然心痛难忍,心神不安,冷汗出,四肢冰凉。家属抬来院,西医诊为急性心肌梗塞伴休克,急以输液治之。
经诊:神昏,呼之能醒,但即欲睡,面色赤,唇紫甲青,四肢厥冷,冷汗不止,下利于裤内,臭味不浓。舌质淡,苔白水滑,脉微欲绝。证属阳虚寒盛。治以回阳救逆。方拟四逆汤加味:
制附子18克,干姜10克,炙甘草25克,肉桂3克。
上方急煎至150毫升,冷服一剂后,良久,四肢渐温,冷汗消,面色复常,言语已利,脉复渐有神。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个月痊愈出院。嘱其继续休息,随访两个月,未再复发。
五、半夏泻心汤治溃疡病
杨某,男,31岁。平素饥饱无常,胃脘痛时作已三年,西医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日空腹痛加重,大便潜血阳性,神疲乏力,面色不华,纳后心下满,喜纳温热,泛酸口苦,偶有呃逆,大便时干时溏,胃脘痛时喜按,腰背酸痛,夜寐不宁,常因胃痛而醒,醒后不易入睡。舌质红,苔黄微腻,脉弦细。证属寒热交错之痞证,治以温中益气,清热消痞。
方拟半夏泻心汤加味:
姜半夏10克,党参8克,黄芩炭13克,川连10克,干姜3克,炙甘草5克,红枣5克,伏龙肝100克。
以水3000毫升,先煎伏龙肝一小时,去渣,再下诸药。
五剂药后胃脘痞痛已缓,大便潜血(-)。上方去伏龙肝加吴茱萸3克,再进7剂,诸证均缓。遂以主方加黄芪15克,10倍水量,泛水为丸。每日服2~3次,每次6克。3个月后病情平稳,大便无潜血,胃脘除时因工作未正常进餐而不适外,泛酸已消失,体力渐复。之后,每因胃脘痛加重时,调上方2~3剂即解。经年余治疗,已免除手术。现已正常工作10余年。
六、通脉四逆汤治尿毒证
李某,男,53岁。1976年4月28日晚因为昏迷入院治疗。患者家属介绍,下肢浮肿已2月余,腹大已20余日。化验检查:非蛋白氮115毫克%,尿蛋白+++,西医诊为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症见面色发赤,身热不恶寒,神时清时昏,嗜睡,时呕吐,四肢厥冷,腹大如釜。大便稀溏,日3~5行,尿少,下肢浮肿,按之没指,身痒肤燥。舌质淡,苔薄,脉细而微。证属少阴病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真寒假热。治以扶阳、温寒、通脉。
方拟通脉四逆汤加味:
制附子15克,干姜9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葱白3茎,炙甘草6克。
1剂,急煎冷服。
药后至半夜,神已渐清,但四末仍逆冷,脉细弱,纳食少量,面赤,身热已退,后半夜安然入睡。翌日神清,面色不华而垢,纳少,舌质淡,苔薄,脉沉细小数。戴阳证已消,证见少阴阳虚,又兼寒水为患。以温阳逐水为治。方改拟真武汤加减,继服16剂,诸症逐渐平息。之后,又投四君子汤加味,益气健脾利湿,善后处理,住院33天基本康复出院。
七、天雄散治男性不育
程某,男,29岁。婚后两年未育,曾在本院泌尿科检查,生殖器未见异常,爱人无妇科疾病。患者行精液常规检查,精子活动度30%,精子3100万/毫升。西医诊断为男性不育。自觉乏力,阴寒囊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肾阳不足,阴寒内盛。
方拟天雄散加减:
制附子(先煎)10克,桂枝10克,生龙骨30克,白芍10克,小茴香6克,生姜6克,大枣10克,炙甘草10克。
服上方14剂后,行精液检查,精子活动度55%,精子数5400万/毫升,异常精子率为9%,阴寒囊缩已缓。上方再加荔枝核、橘核各10克。继服20余剂,其爱人怀孕。
八、麻黄加术汤治类风湿
日本人原某之妻,53岁。患类风湿已多年,双手关节变形,不能着凉水,每逢阴雨天病情加重,平素喜温喜热,纳如常,二便调。苔薄白,舌质淡,脉细略缓。
生麻黄10克,桂枝10克,制附子15克,蜈蚣3条,当归10克,白术10克,老鹳草25克,桑枝15克,桑寄生15克,甘草3克。
服10剂后,手着冷水痛减,阴雨天亦未加重,但大便干结,遂去老鹳草,加杜仲10克,再服10剂,痛继减。随制丸药,连服3个月,关节痛止,关节变形未加重。
九、真武汤治疗蛋白尿
刘某,男,33岁。患肾炎已两年余,住院治疗两个月,自觉症状消失,蛋白尿+++出院治疗。患者面色不华,口淡,四末欠温,有沉重感,下肢微浮肿,小便时浊沫多。尿常规:蛋白+++,白细胞10~15个/高倍视野,红细胞偶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肾阳虚衰。治以温阳利水。
方拟真武汤加减:
制附子13克,茯苓30克,芍药10克,白术10克,生姜3片,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
此方连服30剂,尿蛋白由+++,逐渐降为++、+、±直到阴性。之后,上方加减改用水丸连服3个月恢复工作。
十、芎归胶艾汤治流产
邹某,女,30岁。已流产三次,大多在3~4个月之间。西医已诊为习惯性流产。今次妊娠近3个月,少腹坠痛,时挛缩,时有恶冷感,阴道流血少许,腰酸但不痛,纳食如常,仍坚持正常工作。舌中根微黄,质微红,脉细滑。证属冲任虚损之胎漏。治以调补冲任,养血安胎。
方拟芎归胶艾汤加味:
熟地15克,生地10克,川芎3克,白芍30克,阿胶10克,黑艾叶10克,杜仲炭10克,黄芩10克,白术10克,甘草5克。
3剂后,少腹寒痛已缓,阴道流血已止,诸症已消。继以当归芍药散调服3个月。足月分娩一男婴。
十一、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动过缓
李某,女,18岁。心动过缓40~45次/分,已察觉年余。西医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症见形寒易冷,手足不温,参加运动则觉心闷短气,纳便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证属心阳不足,寒凝气滞。治以温通心阳。
方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麻黄5克,制附子10克(先煎),细辛3克。
服三剂药后,手足渐温,心率55~60次/分。上方制附子改为15克,10倍量制蜜丸,每丸重9克。每服1~2丸,日2~3次。服40天后来述,参加运动已无胸闷感,四末温如常人,心率65~70次/分。嘱服完丸剂,即可停药。随访两年,病情稳定。
十二、麻杏苡甘汤治风湿性关节炎积水
日本人唐某,男,62岁。患风湿性关节炎已三年,过劳则痛甚,阴雨天前全身不适,关节痛加重。因劳累过度,左关节积水,经西医抽出白黄色薄液,30天后关节积水复生如故,行路不便,纳食香,二便调。舌质淡,苔白微厚,脉沉涩。证属湿滞关节,经脉瘀阻。治以除湿利关节。
方拟麻杏苡甘汤加味:
麻黄10克,杏仁5克,生苡仁30克,苍术15克,秦艽10克,木瓜10克,五加皮30克,甘草5克。
连服10剂,关节水消。遂拟上方10倍量,制水丸长期服用,以巩固疗效。随访一年后关节未再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