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机升降学说研究

中医气机升降学说,首创先秦,运用于汉唐,争鸣于金元,丰富于明清。今时医家,挖掘继承,发挥创新,其意更彰。不仅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临床实践亦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李氏法尊仲景,博览历代各家,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临床诊治疾病,注重中医气机升降出入理论,认为升降出入为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用药之准绳,提出了伤寒外感、温热之病,内伤五系疾病运用升降出入理论的具体治法,以及遣方用药,寓升中有降,于降中有升,灵活运用之方法。

一、气机升降与脏腑

李氏指出,中医气机升降与脏腑之间有着极密切的关系。祖国医学运用这一运动形式,从动的角度出发,用整体的、运动的观点,阐述脏腑、脏腑间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

1.气机升降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

生命现象是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综合。脏腑的生理功能,无非是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排出所存,摄入所需的升清降浊,出入交换过程。只有升降清浊,才能使“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只有出入交换,机体才能在升清降浊过程中,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维持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动态平衡。因此,在生理上,气机升降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每个脏腑的升降出入运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因而升者有度,降者有约,入者适量,出者适时,脏腑功能活动井然不乱,协调有序。这样上下升降相交,内外出入互用,使机体保持着动态平衡,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2.气机升降失常是脏腑疾病的病理表现

气机升降失常可因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引起。但脏腑功能失调,则是气机升降失常的内在原因。脏腑气机失常的病理虽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升降不及、太过、不调与反作几个方面。由此不难看出脏腑疾病的形成或演变过程,均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障碍或失调的过程,所以气机升降是脏腑疾病的病理表现,因而也是脏腑疾病辨证的重要依据。以此作为临床观察疾病的发展变化,推测其预后转归等的重要依据,才能够指导临床立法遣药,随其变而拟定正确的治疗法则。

二、气机升降与辨证

李氏认为,气机相宜,人体各组织器官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升降失序,杂证丛生。然而临床根据升降出入太过、不及、不调与反作及脏腑失调的互相影响等,可以对错综复杂的病证,进行归纳、分析,尽快明确诊断,辨别证候类型,推测疾病转归。

1.辨升降出入,确定病位之浅深

升降失调,出入失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病位浅深。因此,临床通过升降出入的病变,即可了解、区别外感病、内伤病,病在上或病在下,病在外或病在里。如分表里,一般而言,出入失序,病多外感,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内伤之病,多归于升降,其位在里,病情深重,以升降主里。别上下,如脉之三步九候,有五脏六腑相应,层次上下之分,升降出入失调在脉象上常可反映出来。寸关尺三部以反映了形体之上下;浮中沉反映了形层之表里。

病在上则现于寸,病在中则现于关,病在下则现于尺;上实下虚,脉寸大尺缓;上虚下实,寸弱尺弦。病在表则表现为浮脉,病在里则反映为沉脉。里寒外热脉沉紧浮缓,里热外寒脉沉缓浮紧。有此可作为明确上下病位的参考依据。

2.审识升降顺逆,判定病证之虚实

升降运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是机体安和的保证。升降失序与疾病密切相关,升不及,降太过多为虚证;升太多,降不及,多属实证;升降反作多为虚实错杂证。如升之不及,多为精气不足,脏气虚弱,升提无力,神倦乏力,四肢酸软,头昏耳鸣,形寒怯冷;不升反陷者,则腹胀,肛坠,下血等;降而太过,脏腑虚弱,如大肠降而太过多为泻泄无度;膀胱降而太过,多小便频数等。升之太过,临床表现多为实证,如肝火犯肺,多咳血,木火刑金,可呕血等。降之不及亦属实,如大小肠不降,则腹胀腹满;肺气不降,则胸满,喘咳等。升降反作,清浊相干,多为虚实错杂,上寒下热,下寒上热,如伤寒之寒热痞证,温病之痞结,杂病之脾虚湿阻等等,凡此皆可说明依升降顺逆,可判定虚实之不同。

3.依升降之规,测病情转归

升降互助互制,又可相互转化,分析升降失制失衡,即可推测疾病发展过程的转归变化。

如木炎则土燥金逆,木火上炎,阴液被劫,则中土胃燥,戊土不降,进而肺金反逆,临床多有头眩、干呕、不思食、咳嗽等。若寒水盛,土湿木郁,肾气虚衰,寒水冰冽,升发失其动力,则脾土不温,湿阻而木郁,木郁脾土更壅,临床则为形寒倦急,胁痛腹胀,便溏溺少等。正如《黄氏医书八种》云:“盖厥阴风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湿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在临床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可根据升降出入规律,对疾病进行分析辨别,亦能明确诊断,推测疾病发展的转归变化。

三、气机升降与治法方药

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渊薮。因此,调理升降就成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手段,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以法调治。遣方用药,意在法下,然而升降浮沉,既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指导医师临床处方用药的基本法则之一。运用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调治病理的升降失常之偏,方以法随,合理用药是基本大法。临床根据药物升降浮沉的不同特性,遣方用药,或升提、或沉降、或发散、或收敛、或填补、或通达、或升降并用、或浮沉共施,以纠正人体气机升降失调,为临床治疗最终目的。

四、把握调理气机升降规律

调理气机升降出入在临床上运用甚为广泛,然而若调理不当,亦会殆误病机。因此特别强调,调理升降应在辨虚实缓急,权衡升降适度,区分上下、内外等,《素问·通评虚实论》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盛者,当以祛邪为主,或透邪于表外,或泻热于前后二阴,病邪去,则升降复常。精气虚者,当以补为主,在上,在表者,宜固其气;在下,在里者,宜固其精。气虚者,宜补其上,精虚者,宜补其下,补上欲其缓,补下欲其急,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在上者,抑而降之,下陷者,升而举之,散于外者,敛而固之,结于内者,疏而散之;当升而不可过,升之太过,气虚失固,气耗欲脱,气逆反越;补而不可壅,补之太过,气机阻塞,血脉凝滞,气血失畅;当散不可过散,过散则表气疏,而上气亦不能下济;当降不能降之太过,过于降则气陷;耗散者,不可收敛太过,敛之太过,则血气郁滞等;上实者忌升,下虚者忌降。由此可见,调理升降,关键要把握升降出入规律,明析病机,区分病之上下内外,病情之轻重缓急,权衡升降适度,调理得当,方可邪去病却,事半功倍,否则气机逆乱,多增诸病。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精研医理勇于创新的中医学家李文瑞》。李秋贵 张根腾 魏淑兰 整理
2
本条ID:14006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