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溪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穴名及出处

穴名:解溪Jiě xī(ST41)

出处:《灵枢》

解溪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定位

部位:在踝前侧,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取穴:令足趾上跷,显现足背部两肌腱,穴在两腱之间,相当于内、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解溪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类属

足阳明胃经穴,五输穴之经穴。

适应症

主治:头面及腹部病症。常用于头痛,眩晕,癫狂;下肢痿痹,足踝无力;腹胀,便秘。

解溪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操作

直刺0.5-1寸。

阐释

本穴在足关节当前正中,胫骨距骨相接之凹隙处,因名以“溪”。又以其处易于脱臼,故名之以“解”,而曰“解溪”。

本穴治䯒骨转筋之外,又治癫痫、烦心、眉棱骨痛、目赤,以其能引上焦郁热下行,而解之也。

解溪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附:临床应用举例

一、头痛

1.治眉攒内疼痛不可忍者,刺足阳明经解溪二穴,在足腕上陷中,针入五分。(《针经摘英集》、《医学纲目》)

2.头风偏痛,不可忍,半边燥热:合谷泻、解溪左疼取右,右疼取左。(《针灸玉龙经·盘石金直刺秘传》)

3.头风如破,眉目间痛:阳白、解溪、合谷并泻。(《针灸玉龙经·盘石金直刺秘传》)

4.偏正头风:中脘、风池、三里、合谷、丝竹空、解溪。问曰:已上穴法针之不效者,何也?答曰:亦有痰饮停滞胸膈,贼风窜入脑户,偏正头风,发来连年,皮肉疼痛,或手足沉冷,久而不治,变为瘫痪,亦分阴阳,针之或针力未到,故不动也。可针中脘,以舒下其痰,三里泻之,以去风。后针穴及前四穴,中脘、丝竹空、三里、解溪。(《针灸集成》第六方)

5.头风目眩:合谷、上星、风池、三里、丰隆、解溪。问曰:此证针效复发何也?答曰:乃房事过多,醉饱不避风寒而卧,贼风入经络之证,再发复刺后穴:风池、上星、三里。(《针灸集成》第七方、《针灸大成》)

二、腿脚病症

1.穿根草鞋风:昆仑、丘墟、照海、商丘。问曰:此证缘何而得?答曰:皆因劳役过多,湿气流注,或因大热行路,凉水浸洗,故如此也。复刺后穴:太冲、解溪。(《针灸集成》第四十四方)

2.脚背疼起丘墟穴,斜针出血即时轻,解溪再与商丘识,补泻行针要辨明。(《针灸玉龙歌》)

3.手足劳损性血管痉挛症:解溪穴、内关穴、悬钟穴。[上海针灸杂志,1986(1):33]

4.足颈疼痛伴呃逆:解溪穴、足三里穴,温针疗法。[四川中医,1987,5(6):44]

5.慢性软组织损伤:足三里穴、解溪穴,温针治疗。[中医函授通讯,1988(2):41-42]

6.腓总神经麻痹、咳嗽、手腕挫伤:针刺解溪穴。[江苏中医,1996,17(6):27-28]

条目信息
1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
2
本条ID:13057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