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兑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穴名及出处

穴名:厉兑Lì duì(ST45)

出处:《素问》、《灵枢》

厉兑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定位

部位: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取穴:足第2趾外侧甲根角侧后方(即沿角平分线方向)0.1寸。相当于沿爪甲外侧画一直线与爪甲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厉兑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类属

足阳明胃经穴,五输穴之井穴。

适应症

主治:头面部病症。常用于鼻衄,齿痛,面肿,咽喉肿痛,口眼喎斜,热病,癫狂,多梦,易惊;神昏。

厉兑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操作

浅刺0.1寸。

阐释

《说文》谓:“郲上曰厉。”郲,音悉。《前汉书》王褒传“驾啮郲”,注:“良马低头曰至郲,故曰啮郲”。按郲在蹄上前凸屈伸处。以马蹄喻人足指甲也。本穴在足趾甲外侧,爪甲角处,犹马蹄上凸之处,正其郲上也,故名之以“厉”。《易》:“兑为口。”以口加郲,正合啮郲之意,故名为“厉兑”。且示意本经之气,由头面行抵足指之端也。

《易》“兑,为门。”“厉兑”,即巨门也。大门以内,即是内庭。古人于此穴名,颇具深意。

又阳明属金,金于《易》属兑。兑,为泽,为少女。泽与少女俱属阴象。又“厉”字之义,危也、虐也、病也,又涉水没带曰厉。《论语》:“深则厉”。犯政为恶曰厉。均属极阴之象。再以经气言之,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于厉兑,即阴阳互根也。

窃考足三阳之气,俱发于头面,下达于足,传于足之三阴,其阳经末端之穴,均以阴象命名,示意阳接于阴也。如足太阳经终于至阴;足少阳经终于窍阴,足阳明经终于厉兑,三意略同。其他各径之接合亦各有其安排用意,个中微妙,原有高深意旨。

厉兑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附:临床应用举例

一、头面病症

1.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上齿寒。刺足中指次揞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左刺右,右刺左。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痏,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立已,左取右,右取左。(《素问·缪刺论》)

2.鼻衄,胃火上逆:内庭、上巨虚、厉兑三棱针点刺出血。[中医杂志,1986,27(3):46]

3.目赤肿痛结旗炎、红限病:厉兑点刺出血。[浙江中医杂志,1989,24(5):225]

4.麦粒肿:厉兑点刺出血。[浙江中医杂志,1989,24(5):225]

二、神志病症

1.小儿睡中惊掣,灸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各一壮,炷如小麦大。(《太平圣惠方·明堂》)

2.治传尸、淹殜、喜魇梦诸穴:商丘二穴,在足内踝下微前隐中,灸七壮,逢乃止。厉兑二穴,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灸一壮大良。二间二穴,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内侧陷中,灸三壮。以上六穴,商丘疗多卧,厉兑疗嗜卧怠惰,章门疗贲豚气胀。(《圣济总录》卷一九三)

3.尸厥者,灸厉兑二穴。《甲乙经》云:穴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足阳明脉所出也。(《圣济总录》卷一百九十二)

条目信息
1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
2
本条ID:13057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