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酌缓急,权衡通补

名医简介

胡建华(192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

我认为“通”是治疗本病的常法,但不是唯一的治疗原则,有时甚至要反其道而行之。即用“补”的方法进行治疗。由于本病缠绵不愈,甚至反复多次发作,临床上常以大柴胡汤、承气汤、茵陈蒿汤等清热、利胆、通腑,屡受攻伐,以致正气耗伤,体愈虚而发作愈频,发作愈频而体愈虚。造成恶性循环,给病人带来痛苦。因此,在病情缓解时,治疗的关键着重在一个“补”字。如某女性患者,45岁,较肥胖,慢性胆囊炎史10年,急性发作每年多达5〜6次。医者辄以生大黄为主通利治之。加上平时严格忌口,终年以素为主,以致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顿,纳少,梦扰纷纭等以心脾气虚为主的症状,而常伴右胁隐胀痛,波及右侧肩背,深以为苦。诊脉细弱无力,舌色淡体胖。乃用党参、黄芪、茯苓、炙甘草以益气健脾,当归、丹参、白芍、杞子、酸枣仁以养血柔肝安神,稍佐柴胡、金钱草、虎杖等疏肝利胆之品,并嘱平时除低脂饮食外,不要忌口太严。经治疗后,面色渐润,精神渐振,胁痛消失,后又以归脾汤为基础方,去龙眼肉、生姜、红枣,加入柴胡、枳壳、郁金、川楝子等,配以阿胶、冰糖,熬成膏方,作为冬令进补。先后调治一年,不仅平时胁痛未发,亦未见急性发作,而体力日益健壮,前后判若两人。因此,我认为:治疗慢性胆囊炎,不能过于拘泥“六腑以通为用”,而应结合辨证,以“补”代“攻”。同时,由于久病不愈,肝经亏虚,胆肝相为表里,应重点在于柔肝。肝体柔和,胆气通降,则其病自可向愈。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黄疸胁痛臌胀卷》
2
本条ID:15170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