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骨矿盐和骨基质的比例减少和骨组织微细结构遭破坏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结果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尽管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但临床上还是因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减少,从而影响蛋白质合成等,导致骨质疏松最为常见。
1.钙
摄入量增加可以提高骨量的峰值,因此18~24岁钙的推荐膳食许可量每日800毫克提高到1200毫克。据研究,绝经期前妇女每日摄入900~1500毫克的钙,可减少脊柱骨量的丢失。经绝早期与经绝期都应该适当比平时钙供给量要高些,有利于减轻骨质疏松度。乳和乳制品是钙的最佳营养来源。
2.磷
要注意钙与磷的比值,饮食中摄入的磷过高会降低钙的吸收,并使骨骼丢失矿物质,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现象。
3.氟
氟化物可刺激成骨细胞活力,使骨量增加。虽然氟化物在最初的骨质疏松治疗中是有效的,但相对高的氟化物剂量可以增加腰椎骨密度,但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没有改变,用氟化物治疗的妇女髋部骨折发生率增加,所以建议使用小剂量氟化物,以减少骨折的发生。
4.维生素D、维生素C
一般钙剂不易被吸收,当钙和维生素D同服时,维生素D能促进钙在肠道内吸收,每日补充钙元素600毫克时,维生素D125单位,钙的吸收较好。维生素C是骨骼不可缺少的,缺乏时会影响骨基质形成和胶原组织的成熟,所以每日要保证维生素C的摄入。
5.蛋白质
长期的蛋白质摄入不足使整体营养状况下降,影响骨的正常形成与代谢,但如果长期进食高蛋白饮食,则会使尿钙、粪钙的丢失增加,如果不及时补钙,可发生钙负平衡,久之则会导致骨质疏松,所以可按一般供给量即可。蛋白质摄入量大时,磷的摄入量会增加,为了防止钙磷之间的比例失调,故要相应增加钙的摄入量,如蛋白质摄入量达到95克时,钙的摄入量应大于800毫克。
6.脂肪
饮食中进食脂肪过少时,胆汁和胆盐分泌减少,使肠内脂肪酸含量增加,形成不溶性的皂钙,使食物钙的吸收利用率下降,所以适量的脂肪是营养平衡所需要。
7.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要适量,如长期膳食中过多的纤维素可影响钙和其他矿物质的吸收。应多选用植酸低的绿色蔬菜,少食空心菜、苋菜、茭白、竹笋、菠菜等蔬菜。
8.有益食品
含钙量高的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牛乳和乳制品、虾米鸡蛋汤、红烧糖醋排骨;或龟版100克,鸡蛋壳100克,洗后炙酥研细末,白糖50克和匀,每日2次,每次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