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张沛虬(1916〜),宁波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肾盂肾炎属淋证范畴,主要病因是湿热蕴结下焦,而致膀胱气化不利,发为淋证。临床辨证,急性期多属湿热实证,慢性期则属虚实夹杂。治疗要则实证宜清利湿热,虚证宜培补脾肾,虚实挟杂应依标本主次、缓急兼而顾之。并结合各症候的特点,治以清利泄浊、滋肾、培补气血等法。
肾盂肾炎分为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脾肾两虚等型,均应辨证用药。
清热解毒毋忘利水通淋
湿热蕴结证是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尿涩痛,腰痛,大便干结或秘。舌尖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数,尿常规检查有异常。治宜清热解毒,利水通淋。基本方:
如尿道灼痛,尿频明显加乌药、益智仁;发热加蒲公英、黄柏。如风热所致高热,去黄柏加荆芥穗、防风、柴胡,血尿明显加茅根、小蓟。
急性期如湿热邪盛,病情较重,上方少效。特别是血热邪恋(血源性感染为主),笔者用通淋解毒汤(经验方)治疗,取效颇捷:
日分3次温服。便秘或便艰加生军6〜10g。
滋阴清热佐以分清泌浊
肝肾阴虚证。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或急性期后致肝肾阴虚。症见潮热、低热、尿常规及尿培养均呈阳性结果,苔薄白,或少苔,舌尖边红,脉细数或弦数。治宜滋阴清热,分清泌浊。基本方:
本方以当归连翘赤小豆汤合缩泉丸加减组成,治疗肾盂肾炎的迁延阶段属肝肾阴虚或肝肾不足者。有滋阴清热,分清泌浊的作用。对湿热结于下焦,郁久化热,肝肾阴虚者利而不伤阴,清而不伤气。如血压增高者加黄芩、夏枯草,尿检査红细胞明显加茅根、贯众炭;若病情稳定或较轻者去瞿麦、蒲公英、黄柏,加党参、白术以和中。
本证虚实夹杂,病情易反复,在缓解阶段,要坚持服用滋阴清热之剂,并佐以少量解毒药以固本澄源。常用验方:
脾肾两虚重视益气补肾
脾肾两虚证。本证多见于慢性肾盂肾炎脾肾不足,气血俱虚。临床表现:病程日久,反复发作,腰痛绵绵,疲劳更甚。实验室检查尿呈阳性结果。如偏于脾虚为主者,常见早晨面部眼睑浮肿,午后下肢常有轻度浮肿,气短、食欲不振、便溏、腹胀,劳累后尿次增多,但尿刺激症状不明显,脉沉缓或弦大,舌苔腻,舌体大,舌边有齿印。如偏肾虚为主者,每见腰痛明显,头晕心悸,睡眠差,血压增高,腿软,劳累后尿频,脉沉细或弦细,舌苔薄白,舌尖边红。前者以健脾益气为主,佐以解毒通淋,方用异功散加味;后者以滋肾平肝为主,佐以解毒通淋。方用菟丝子丸加减。
五味异功散加减:
菟丝子丸加减方:
本方有补肾固本解毒清利作用。如妇女白带多而清稀加怀山药30g,炒芡实15g,黄带多而粘稠有臭气加蒲公英30g,生茯苓15g,墓头回15g。
慢性肾盂肾炎在后期阶段,临床常有两种转归:
1.由于久病脾肾俱虚,中气不振,常感尿意频数,乏力,纳谷不香,实验室尿检查未见异常,在四诊中最易见到的是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沉无力,此由脾气不振,中气下陷所致。笔者常用脾肾兼顾法,补益中气,每多取效。常用验方:
并兼服金匮肾气丸10g,日分2次吞。
2.另一种慢性肾炎反复发作,日久迁延不愈,脾肾并虚,湿热未清,临床上出现面浮足肿,腰酸头晕、神倦,尿不畅,尿检查有异常(蛋白尿、管型尿、少量红细胞),尿培养持续阳性不转阴,有的血压增高,甚至肾功能不全等。治宜益气健脾固本为主。常用验方:
知母10g、川黄柏10g、黄芪10g、党参10g、白术10g、木香5g、山药15g、萸肉10g、栀子10g、生熟地各10g、带皮茯苓15g、车前子30g、泽泻12g、高血压加黄芩10g,丹皮10g。
(张子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