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徐嵩年(1909〜),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教授。一、论治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1.泌尿系统感染的共同特点是血尿,应按热淋和血淋辨证论治。在急性发作时,可按实证治疗,重在祛邪,应予清热、消炎、利湿,并按临床见症。热重于湿者,重在清热;湿重于热者,重在利湿。故在急性阶段时,总以清湿热、利小便为首务。慢性期间应从虚证调理或虚实兼顾,在调整机体阴阳偏盛的基础上,再用清热、消炎、利尿、渗湿的药物,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尤其是后期患者,若应用调补脾肾之品,对减轻肾功能损害会有一定的作用。
2.尿路感染系菌毒所致,故不论何型,一般均可配合清热、消炎、解毒之品,如能在用药中适当结合药敏试验,挑选对感染菌更有效的药物治疗,往往可提高疗效。如柴胡、黄芩、黄连、车前子、金银花、蒲公英、知母等,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9种菌株有抗菌作用;地榆对绿脓杆菌有抑菌作用;马齿苋、败酱草、半枝莲、土茯苓、黄柏、大黄控制大肠杆菌感染有效;桉叶有广谱的抗菌作用。黄精含有抗菌物质,也有较广的抑菌谱。这些药物均可根据尿培养结果适当选用。
3.泌尿系结石可按石淋、血淋辨证,一般多从实证论治。经服通淋排石方无效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总攻疗法,对于体质壮实患者,结石不移动,则难度较大,可能与长期炎症后纤维化、粘连有关。应先服一段时期行气活血、破瘀散结的方药,如穿山甲、三棱、莪术、皂角刺、乳香、没药、苏木、桃仁、牛膝、夏枯草、蜂房等,再行总攻疗法,或可取效。若体质素虚,不宜总攻疗法者,可在排石汤内加用补气活血药物,如升麻、党参、黄芪、牛膝、穿山甲、桃仁等予攻补兼施,寓分利于益肾温阳之中,免致排尿不畅而发生肾盂积水等后患。
4.根据结石的不同性质,选用可能有溶石作用的药物,如滑石、蝼蛄、车前子、海金砂、瞿麦、石首鱼骨、鳖甲、金钱草、芒硝、桃仁核、乌梅、牛角灰等。
5.乳糜尿的辨证可参考膏淋、石淋。多数患者只要在发病时注意休息,症状可明显减轻。如乳糜尿患者因稍劳而反复发作,则需与劳淋合参治疗。
6.前列腺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可参考热淋、血淋辨证论治;在慢性期应参考劳淋治法,予益气滋阴,调理脾肾。
二、治淋需择达药
治疗淋证,除清热、利水、通淋外,各类淋证还应选择某些经验药物配伍,如元明粉、鸡内金治石淋;琥珀粉、牛膝治血淋;鹿角霜、淡秋石治膏淋;黄芪、党参、升麻治劳淋(气淋)等。此外,莲子清心热,制大黄泻实火,黄茧丝止血,均有较好疗效,但辨证时仍须详察虚实,分别寒热而选用。
三、需重利尿祛邪
利尿是治疗淋证的主要方法,一般用中药利尿较西药平稳,常用而有效的利尿药有石韦、车前子、猪苓、滑石、牛膝、泽泻等。其中石韦除利尿作用外,还能改善蛋白尿;车前子能改善肾功能;牛膝有促进平滑肌蠕动的作用。但也观察到,某些利尿药在长期服用后可产生副作用,如瞿麦、萹蓄久服后可出现消化道症状。长期服用利尿药时应注意有无疲乏、精神萎顿等气虚现象,这可能与利尿后电解质大量丢失有关,若及时扶正补气,可以减轻这种副反应。
四、需注意升提肺气
在治疗肾盂肾炎时,如急性者发热消退,尿常规好转,而膀胱刺激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可用升麻、党参、桔梗等以升提肺气,通调水之上源,能改善膀胱刺激症状,促进膀胱气化,加强利尿作用,有时可获显效。如是慢性者,处方变换不宜过快,一般以3〜4周为宜,对已见效者应予守方,疗程一般应达数月。
淋证应首先辨明虚实。若初起发病急骤,排尿时热赤涩痛,尿血色鲜、如丝如条,或有砂石,或有滑腻之物排出,或伴高热,脉数有力,舌苔黄腻者,属实证;久病不愈,遇劳即发,小便淋沥,热涩刺痛不甚,腰酸神疲,或面色潮红,五心烦热,或面色㿠白,形寒怕冷,或少腹坠胀,肛门窘迫,脉细无力,舌质淡红者,属虚证。虚者多是脾肾亏虚,甚则可见气血衰少;实者多是湿热下注,甚则可蕴结成石;反复发作者,多属虚实兼夹之证。
一、热淋
症见小便频数,淋沥不畅,热涩刺痛,尿少、色黄赤浑浊,也可伴有血尿或脓尿,小腹拘急,腰酸腰痛。或寒战发热,或大便秘结,舌红苔腻,脉数。治宜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处方:
排尿窘迫,热涩刺痛甚者,加制川军6~9g、或青宁丸3〜4.5g,酢浆草30g。
伴肉眼血尿者,选加生地15g,淡豆豉30g,生蒲黄(包煎)15g,地锦草30g,小蓟30g,生藕节15g、等。尿常规见有较多脓细胞者,加龙葵15〜30g,鹿衔草30g。
寒战高热者,加柴胡9g,荆芥15g,淡豆豉30g。
腰酸腰痛者,选加白蔹15g,失笑散(包煎)15g,川断15g,桑寄生30g。
简便方
蒲公英60g,酢浆草30g,凤尾草30g,水煎服。
白毛夏枯草30g,酢浆草30g,鲜茅根30g,水煎服。
如是泌尿系感染可用:车前子15g,车前草30g,蚕豆壳60g,煎汤服,不效者调服川军粉6〜9g。
二、石淋
症见小便涩痛,尿液浑浊或黄赤,尿中有时排出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断,尿道刺痛,甚者腰腹绞痛,尿中带血,脉弦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排石通淋。处方:
排尿不畅者,加升麻9g,党参12g,滋肾通关丸(包煎)15g。
小便中断或尿中带血者,加制大黄9g、或青宁丸3〜4.5g。
腰腹绞痛者,加失笑散(包煎)15g,香附12g。
尿常规检査,白细胞多者,选加龙葵15〜30g,蒲公英30g,地丁草30g,鹿茸草30g、等。
简便方
共研极细末,和匀,每服3g,日服3次,温开水送下。
鸡内金、芒硝等分。共研极细末,每服6g,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腹泻甚者,酌减。
三、血淋
症见小便热涩刺痛,色紫红,或如丝如条,疼痛急胀,舌苔黄,脉数;或久病尿色淡红,镜检血尿,疼痛不堪,小腹坠胀,脉数或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处方:
小便涩痛者,加酢浆草30g,制大黄9g,或琥珀粉2.4g、装入胶囊吞服。
伴寒战高热者,加柴胡9g,山栀12g,黄芩12g。
久病血尿,少腹胀痛者,加白蔹15g,丹皮9g。
伴乳糜尿者,应与“膏淋”合参治疗。
简便方
洗净捣汁,温服或煎服。
四、膏淋
症见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样,或有滑腻之物阻塞尿道,排尿困难,或感尿道灼热刺痛,苔腻,脉滑数者属实证;若病久不愈,劳累即发,淋出似脂似膏,少腹坠胀,灼热刺痛虽减,但仍溺涩不畅,形体渐瘦,头晕力乏,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腻,脉细弱者属虚证。实证者,宜清化湿热,分别清浊;虚证者,宜益气举陷,温养脾肾。
实证基本方:
虚证基本方:
虚证伴血尿者,加生地15g,旱莲草30g,鲜茅根30g。
简便方
实证:玉米须30g,荠菜花30g,车前草30g,煎服。
虚证:鹿角霜15g,茯苓30g,淡秋石9g。
上方剂量增至5剂,研成细末和蜜为丸,每服6g,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五、劳淋
症见小便淋沥,不甚赤涩,时作时止,遇劳即发,缠绵难愈。如面色潮红,烦热,腰膝酸痛,舌质红,脉细数者,属肾阴不足;面色少华,精神疲乏,少腹坠胀,舌质淡,脉虚弱者,为脾虚气陷。肾阴不足者,治宜滋养肾阴;脾虚气陷者,治宜补中益气。
肾阴不足基本方:
脾虚气陷基本方:
加减法:肾阴不足,遗精腰酸者,加菟丝子12g,猪脊髓1条(尺许),酒洗净,隔火炖服。
脾虚气陷,若腹胀不泻者,选加小茴香6g,或鹿角霜15g;若小便淋沥不已者,加泽泻12g,茯苓30g。
简便方
肾阴不足者,大补阴丸或河车大造丸,每次服6g,日服2〜3次,温开水送下,宜常服。若形寒怕冷,舌苔白,脉沉细,兼有肾阳亏虚者,服肾气丸,每次6g,日服2〜3次。
脾虚气陷者,补中益气丸,每次6g,日服3次,温开水送下,宜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