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纳呆疏调以和

名医简介

颜德馨(1920〜),上海铁道大学教授。

老小之疾,有不少类似之处,诸如易感风寒,每多咳嗽;易于伤食,积滞中州。其病机不外肾气不足,脾运不健。不过一则向衰,一则向旺;一则难已,一则易调。而老人又每多夹杂七情。其厌食一证,除注意寒热、虚实外,尤当注意气机之调畅,积滞之有无,切不可滥补养患,以成沉疴。

积滞当去,调其升降

例1周某,男,69岁,住院号118862。患者1977年行胃大部切除术。平时常服健脾和胃之品及西药胃复安等。2个月来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头晕神疲。近半月逐渐加重,3日来每日只饮15g、葡萄糖,腹泻日2〜5次以上。入院后胃镜检查“吻合口粘膜慢性炎症、充血”。经投参苓白术散不效。1985年9月21日就诊,症见:不思饮食,纳后腹胀,得矢气而舒,时觉胸闷心悸,口淡无味,面色不华,形体消瘦,肌肤干燥,动则汗出,夜梦纷纭,大便次数不一,舌淡苔微,脉沉细无力。此为久病气阴两虚,术后瘀浊交阻,运化失司。法当去积滞,调升降。药用:

炒白术9g、炒炽壳5g、蒲公英9g、砂仁2.4g、生麦芽30g、檀香1.5g、陈皮9g、丹参10g、佛手4.5g、炙鸡内金9g、八月札9g、娑罗子9g。

8剂,水煎服。服3剂后,开始食稀粥,食后饱胀减轻,本例高年之残胃胃炎,缘由胃大部切除术后瘀浊交阻,脾胃升降失职,运化失司。虽具气阴两虚,总属瘀浊中阻,虚实夹杂,用药不能仅着眼于“虚”上。本案以张洁古之枳术丸固本清源为主。其中白术一味健运中土;以生麦芽、炙鸡内金、丹参、蒲公英导滞化瘀清热;八月札、娑罗子疏肝理气,以病久多郁,合生麦芽以复其春夏之令;佛手、陈皮行气化痰,合枳壳而取其苦降。积滞去,脾运健,升降复,一方而效。故高年胃疾,每多虚实夹杂,气机失常。而调理气机之升降,特别是以轻去实,则为治疗关键。

木郁土壅,法当调疏

例2顾某,女,81岁,住院号110231。1984年7月初,因情志抑郁,感胸脘痞满不适,胃纳大减,伴恶心欲吐,喜饮汽水、啤酒等,饮后嗳气或得矢气则舒,大便日行1次,色黄量少,曾间断予以清暑化湿,疏肝和胃之剂,诸症时轻时重。9月1日来诊,症见胃纳不振,伴脘痞,胸满,得嗳气或矢气则舒,口干苦,食乏味,心悸,下肢轻度浮肿,苔厚腻色淡黄,脉细滑稍弦。患者年逾八旬,其气自衰,复因七情,肝气郁滞,横逆脾胃,运化不及。治以疏肝和胃,理气化浊。药用:

苍术9g、半夏9g、川朴4.5g、苏梗9g、茯苓9g、生姜2片柴胡6g、枳壳5g、绿萼梅4.5g、代代花4.5g。

3剂,水煎服。

3剂后,苔腻渐化。改代代花为川朴花4.5g,继进3剂。患者脘闷恶心大减,口干不欲饮,纳增便可,食后仍觉满闷之象,苔薄腻,脉细。上法佐以升降为宜。

处方:

半夏9g、陈皮6g、川朴花4.5g、旋覆花9g、代赭石30g、枳壳6g、桔梗4.5g、绿萼梅4.5g、茯苓12g、代代花4.5g。

进3剂后气机已畅,胃气亦和,转以香砂六君收功。

本案因七情不遂,木郁土壅,取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出入,疏肝理气,和胃化浊而效。诊治中颜老师始终重视两点:一则注意顾护阴分,故湿浊渐化即停用苍术、川朴,只取川朴花、代代花之类;二则注意气机升降,老人其气亦衰,故用药其剂亦小。

胃失滋润,滋中兼调

例3孙某,女,84岁,住院号133257。患者有胃病史约30年,每遇天气变化即感胃脘部隐痛,泛酸嗳气,与饮食无明显关系。1982年因劳累曾上消化道出血,经治好转。胃肠钡餐造影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上月初,因天气转冷,起居不慎,胃病复作,黑便伴头晕心悸,神疲乏力,经治血止。入院后胃肠钡餐检查“十二指肠动力障碍、十二指肠郁滞”。1984年12月12日颜老师查房,症见不思饮食,胃脘胀满隐痛,口干苦,不多饮,眩晕神萎,四肢乏力,舌红绛苔净,脉细小数。此乃胃阴不足,运化无权,中焦壅滞而升降失司。治以养胃阴法。处方为北沙参12g、芦根30g、麦冬9g、天花粉9g、生地12g、玉竹9g、生麦芽12g、檀香1.5g、砂仁3g、乌梅6g。6剂,水煎服。服3剂后纳增,舌绛好转;6剂后纳又增,闷胀大减,舌边薄白苔,精神亦振。

本案胃疾兼见舌光绛,乃胃失柔润,运化无权,滋阴养胃为正治之法,然单纯滋阴反济其壅。颜老师进而指出:“阴中求阳”。取醒中流动之品,生麦芽、檀香、砂仁是也。加入一味乌梅,不仅增水,且寓柔肝、疏肝之意,以免中土克伐。《神农本草经》云乌梅“主下气”,与生麦芽之升,二者相伍,亦成一升一降之妙。胃阴来复,升降复常,纳谷当馨,生化复矣。

湿阻厌食,调气化湿

例4吴某,女,60岁,门诊号24—2495。长夏之际,湿热蕴蒸。患者饮食不节,贪凉啖冷,继之知饥不欲食,累服消导开胃之品不效,迁延至今,1985年9月7日初诊。诉饥而不欲食,喉痒稍咳,苔厚糙,脉滑涩。此乃湿阻而脾胃,运化稽迟。治以三仁汤法:

杏仁97g、白蔻仁3g、薏苡仁12g、川朴9g、姜半夏9g、白通草3g、竹叶9g、六一散12g。

5剂,水煎服。

二诊:纳增,晨则口干不欲饮,目赤,便可尿少,苔薄润舌红,脉小滑。再守旧制,上方加桑叶9g,5剂。服后诸症全罢,知饥能食。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处留邪。年值六旬脾胃本馁,复加饮食不慎又不节,以致湿趋中道,留着为患。郁极则由湿而见燥化,津气不得上承而见糙苔。取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宣通,肺气亦顺,则诸气皆顺。气化则湿亦化,湿化则津气流通,不治“燥”则“燥”自已,脾胃升降复常,故亦不“消导”而能食矣。若用消导,岂不误哉!颜老师治老年病常守三法:其一,轻可去实。其剂宜轻,其量宜小,不可滥攻滥补。其二,顾护胃阴/老年以脾胃为本,胃阴一伤则胃气必失,生机危矣。其三,注意升降。老年病注重脾胃升降,尤其是治疗中焦疾病,更被视为最佳方法。

(俞关全、章日初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胃痛痞满卷》
2
本条ID:15085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