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化宣透助阳清解

名医简介

徐小圃(1887〜1959),沪上名医,著名儿科学家。

先生治疗湿温,重在辨证而施治。湿重于热者,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为主芳化宣透,初起挟表证者,常加羌活发表胜湿。热重于湿者,用连朴饮为主清化湿热。如湿浊上蒙清窍者,用郁金、菖蒲、苏合香丸之类开窍化浊;内风蠢动者,用天麻、蝎尾、玳瑁等平肝熄风。

小儿湿温较之成人尤多变证。由于病程长,病势重,最易伤津耗液,但在后期往往出现阳气欲脱的征象。在这种情形下,先生主张在祛邪的同时汲汲以阳气为念,作杜渐御变,防患未然之计。临证时凡小儿或有面胱,神倦,多汗,肢冷,口不渴,便溏,溺清等症,但见其中一二症,即为阳气虚衰的表现及征兆,就应不失时机地投以助阳之剂。处方常取附子、肉桂或桂枝扶正达邪,助阳温解;磁石、龙齿镇潜浮阳。湿盛者,加藿香、佩兰、茅术、厚朴、半夏、陈皮芳香化浊,燥湿理脾。脾肾两虚者,加党参、茯苓、仙灵脾、巴戟天培补脾肾。心火旺盛,烦躁不宁者,附子与黄连同用。阴阳两虚者,附子合阿胶、鸡子黄芩词用。晚期正虚邪恋,低热稽留者,附子与银柴胡、青蒿等配伍。

至于白㾦的出现,先生认为与疾病本身无关,主要由于出汗之故,因此往往出一身汗就发一身痞,汗愈多痞愈密,热愈起伏不解,痞愈层出不穷,揭示了汗泄太过,阳气耗伤,客邪反不易外达,在这种情形下,也应当及时予以助阳之品,扶正以却邪。

朱幼,湿温半月,身热有汗起伏,白㾦层出不穷,神倦且躁,四肢清冷,泛恶便溏,渴不多饮,舌薄润,脉软数。气阳不足,余邪留恋,恐转为慢惊,治拟温化。

黄厚附片9g、活磁石30g、川桂枝2.4g、杭白芍4.5g、银柴胡4.5g、青蒿9g、朱茯神9g、仙半夏9g、橘皮4.5g。2剂。

复诊二次,以上方加减出入而愈。

湿温最易伤津耗液,在小儿则损及气阳者亦复不少,故后期有神昏瞳散,肢冷脉微,汗出如油等阳虚欲脱之症。先生凡遇肢冷、神倦、脉软、舌润等阳虚之象,及时用附子以扶持阳气为主。湿盛者合芳香化浊,燥湿理脾;兼见阴虚者予阴阳两顾;心火旺盛,烦躁不宁者,与黄连同用;正虚邪恋,低热稽留者,则取银柴胡、青蒿等为配伍。

本例湿温,气阳不足,余邪留恋,故以附子配合银柴胡、青蒿、桂、芍、二陈等,合温阳化湿,退热和营于一方。

朱幼,湿温两旬,身热有汗起伏,白㾦如抽丝剥茧,层出不穷,烦躁不安,彻夜不寐,肢清,舌光如镜,脉软。病久气阴两伤,余邪留恋。拟潜阳育阴。

青蒿9g、白薇4.5g、川连2.1g、黄厚附片9g、活磁石30g、生龙齿30g、茯神9g、阿胶9g、酸枣仁9g、鸡子黄1枚(打冲)、2剂。

一剂后烦躁稍安,能假寐片刻。2剂后能安然入睡,惟热尚未尽,四肢尚欠温,原方龙齿减为15g,阿胶改用阿胶珠,服6剂而热退肢和。

湿温后期,正虚邪留,气阴两伤,故予潜阳育阴。

陈幼,湿温十有七日,白㾦层出不穷,有汗不解,痰鸣气急,龈腐口臭,神昏目斜,肢体作颤,小便清长,舌黄腻,脉滑数。邪已内陷,恐难挽救。

蜜炙麻黄2.4g、生石膏12g、黄附块4.5g、小川连3g、白杏仁12g、天竺黄片9g、活磁石30g、生龙齿30g、橘皮4.5g、茯神12g、明天麻6g、蝎尾2支干菖蒲9g。

本例系湿温重证,病情缠绵,邪陷厥阴,肝风蠢动,患儿症见痰鸣气急,神昏目斜,肢体作颤,为已涉内闭外脱险境,又小便清长,湿胜阳微,显有可征。湿温证医家大多习用淡渗化湿,清营增液,甘寒合化,育阴复脉等,惟温阳一法少用。殊不知湿为阴邪,当此危急之际,如误投柔润滋腻,有阻遏邪湿之弊。先生则见微知著,抓住溺清这一气阳式微指征,即放手应用附子以扶正达邪,抑阴化湿;复以麻、杏宣肺,石膏泄热,川连燥湿,天麻、蝎尾、磁石、龙齿镇惊熄风。

此案证情复杂,故予寒热兼施,仿《千金》越婢汤(麻黄、石膏、白术、附子、生姜、甘草、大枣)麻黄、石膏、附子同用之义。《千金》越婢汤原治风痹脚弱。先生于此案既用附子,又用石膏、麻黄,乃取其一以扶阳,一以制亢,一以开肺,用以治疗湿温邪陷,气阳不足之证,恰合内闭外脱的病机,非逞臆立方。

杨幼

一诊:湿温逾候,肌热有汗,朝衰暮盛,神倦不渴,舌腻,脉濡数。邪在阳明,不易霍然。

粉葛根6g、广藿梗9g、川厚朴4.5g、炒茅术9g、广郁金9g、白杏仁12g、白蔻花4.5g、炒苡仁12g、赤茯苓12g、省头草9g、仙半夏9g、陈皮6g。

二诊:湿温旬日,肌热晚甚,舌苔虽化,仍不多饮,脉濡数。阳虚邪恋,再以温下。

黄附片9g、活磁石30g、生龙齿30g、粉葛根6g、川厚朴6g、炒茅术9g、朱茯神12g、广郁金6g、姜半夏9g、陈皮6g。

三诊:湿温十有二日,热较轻,舌苔已化,脉息濡缓。再以温潜,不变则佳。

黄附片9g、活磁石30g、生龙齿30g、川桂枝3g、白芍9g、朱茯神12g、陈皮6g、白蔻花4.5g、砂仁壳4.5g、油当归12g、半硫丸12g。

本例湿温,邪在阳明,一诊予葛、藿、术、朴、夏、苓、三仁之类解肌透邪,化湿和中;二诊舌苔虽化,仍不多饮,辨证为“阳虚邪恋”,予上法中加用附子、磁石、龙齿温下潜阳,邪正兼顾;三诊时热较轻,舌苔已化,药证相合,再以前法参人桂、芍和营,当归、半硫丸温润通腑。

刘幼

一诊:湿温逾候,肌热有汗,朝衰暮盛,脘痛欲恶,神倦不渴,舌白腻,脉濡数。邪在阳明,不易霍然。

黄附片9g、川桂枝4.5g、粉葛根6g、活磁石30g、朱茯神12g、白蔻花4.5g、光杏仁12g、仙半夏9g、广陈皮6g、广藿梗9g。

二诊:白㾦已布,脘痛已止,肌热多汗,舌腻渐化,脉濡数,再以疏化温下。

黄附片9g、川桂枝4.5g、川厚朴3g、炒茅术12g、广郁金9g、白杏仁12g、白蔻花4.5g、姜半夏9g、广陈皮6g、广藿梗9g。

三诊:湿温旬日,白㾦已布,脘痛已止,肌热有汗,舌腻燥化,渴不多饮,脉息濡数。气阳不足,湿浊留恋,恐其成慢。

黄附片9g、活磁石30g、生龙齿30g、川厚朴3g、姜半夏9g、橘红4.5g、广郁金9g、白杏仁12g、朱茯神12g、仙灵脾9g。

四诊:湿温逾旬,肌热较轻,舌苔渐化,渴不多饮,脉息濡数,再以前方出入治之。

黄附片9g、小川连2.4g、川厚朴3g、活磁石30g、生龙齿30g、广郁金9g、橘红络各4.5g、朱茯神12g、白杏仁12g、姜半夏9g、丝瓜络9g、仙灵脾9g。

五诊:湿温十有三日,白㾦已布,胁痛腑秘,舌黄腻,渴不多饮,脉濡数,右大左弦。邪在阳明少阳之间,再以两顾。

黄附片9g、炒柴胡3g、小川连2.4g、川厚朴3g、活磁石30g、生龙齿30g、广郁金9g、朱茯神12g、白杏仁12g、紫菀3g、橘络叶各4.5g、仙灵脾9g、半硫丸12g。

六诊:宗前方损益治之。

黄附片9g、炒柴胡3g、小川连1.8g、川厚朴3g、活磁石30g、生龙齿30g、仙半夏9g、橘红络各4.5g、广郁金9g、朱茯神12g、半硫丸12g、炒当归9g。

七诊:湿温十有六日,热得解,腑气未行,舌苔薄腻,脉濡缓。阳虚湿盛,再以温下。

黄附片12g、活磁石30g、生龙齿30g、白杏仁12g、川朴3g、炒茅术9g、姜半夏9g、橘红4.5g、制南星4.5g、半硫丸12g、油当归9g。

八诊:湿温十有八日,肌热得解,咳呛,腑秘,舌中腻,脉濡缓。阳虚湿盛,再以温下。

黄附片9g、活磁石30g、生龙齿30g、白杏仁12g、川厚朴3g、橘红4.5g、油当归9g、仙灵脾9g、炙远志2.1g、炙百部4.5g、半硫丸12g。

此案阳虚湿温,前后八诊,均以附子扶阳气为主,并随证结合芳香化浊,助阳温解。尤其是五、六两诊参入和解少阳之法,扶阳解邪,并行不悖,而病趋痊愈。

(陆鸿元、邓嘉诚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感卷》
2
本条ID:15041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