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马云翔(1911〜),吴江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江苏省名老中医表证渐罢即主用大黄荡涤肠胃
患者得汗后,恶寒、体痛、头痛等表证有所改善,或已解除,但发热仍不解不清。这里“得汗后”与“热不退”是两个主要指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明它不是一般感冒,而且可以预计到病势很可能还要向前发展。这时就应仿凉膈散方,一面清解其肌表无形之热邪,一面清导其胃肠有形之积滞,免得邪入于里,胶结不化,酿成难解难分之势。如能及时清理其腑,即使外邪较重,其势亦孤。在临证中,往往不问伤寒、温病,都据这一原则予以处理。除一起病就伴有大便水泄症状者外,均用凉膈散方或小承气汤加减(大黄必用)治疗。若遇便下色深而臭味重者,即使大便不实,也按热结旁流处理,继续应用大黄,效果均可,而且常连续通下1〜2天才停止使用。对现代传染病中的伤寒病,不但这一原则照样运用,而且通导的天数还要多些(一般需连续3天)。如第一天通便后,体温不但不见下降,且反上升一些,这说明肠中积粪较多,且已被分解吸收。此时不必疑虑动摇,更应继续通导,一般3天后发热即可下降。服药5〜7天后,晨起体温便可降到正常。大黄要生用,煎时要后下,剂量一般6〜10g,同时根据表证的程度,酌加藿香、佩兰、青蒿、黄芩、银花、连翘、防风之属。有人认为现代传染病中的伤寒,病灶主要在小肠,病发以后,小肠内往往会产生多个小溃疡面,易并发肠出血、肠穿孔等症。若用通便药刺激,欲益反损。而清导积滞就是清洁肠道,就是防止出现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的一项积极措施。这同外科医生为了促使伤口早日愈合,必先清洁创面的道理一样。根据近人研究,大黄对肠蠕动的影响,主要在结肠,而不在空肠、回肠,因此,无需顾虑。不过,若遇病程较长而发热已持续半个月以上者,用此法时也要适当注意,不能过于孟浪。
里热始盛即主用生石膏泄热救阴
表证已罢,里热始盛,有汗不解,烦躁渴饮,脉洪大,舌苔俱平,这时就应用大剂白虎汤清其气分。大便不通或不甚通畅的再酌与承气汤同用,否则就单用本方,因本方服后也有一些缓泻作用。一般说,病人出现以上症状,应用本方后疗效较好。其用量及配伍是:
石膏30〜90g、知母10〜12生甘草3〜10g、生山药12g、根据具体情况,可酌加黄芩、连翘、山栀等味。如因汗多引起卫阳不足而兼见恶寒的,加桂枝3g;舌干绛有明显伤津现象的,加麦冬、生地;见咳的,则生地改沙参。大剂白虎,以发热有汗不解,且烦躁渴饮,脉洪大者,为主要表现,应用生石膏时只要掌握这一特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