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的效方

名医简介

江育仁(1916〜),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儿科学家。

小儿百日咳,由于外感时行疫邪(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其病程较长,初期邪在肺卫,中期痰火交结,后期肺阴受损。治之应根据病程,分而论治。江氏采取初咳期开肺,痉咳期泻肺,恢复期润肺三大治法。

本病初期的咳嗽,虽状如感冒,但有咳声不扬,咳呈连续性,且逐渐加重,夜间甚于白天的特点。此期治疗,及时开宣肺气,祛邪肃肺。常用药为:

麻黄3g、杏仁10g、生甘草6g、天竺子10g、天将壳10g、括梗5g、百部6g。

此方适用于百日咳早期,尚未化热化火具有肺寒征象者。若此期已出现痉咳征象,还可加入炙细辛(6岁以下不超过2g),五味子3g,以加重温散肺经之寒,且可收摄肾经之冲气。

痉咳期是外邪已化痰化火,由痰火交结,肺气膹郁,而导致阵发性痉咳。此期治疗,重在泻肺涤痰降火,可用礞石滚痰丸30g煎服,导痰下行。如阵咳剧烈,频繁引吐或气急憋气者,是心肝之火刑金犯胃,宜苦寒泻火、降气镇逆并用。药用:

川黄连5g、代赭石15g、葶苈子10g、姜半夏6g。

亦可酌加蜈蚣、僵蚕祛风镇惊,缓解痉咳。

恢复期的咳嗽,多呈干咳状,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属阴虚燥咳。治宜润燥养肺。常用:

南北沙参(各)12g、天麦冬(各)10g、杏仁10g、款冬花10g、佛耳草10g、黛蛤散10g、川百合10g。

为了便利小儿服药,每剂煎取60〜100ml,加入冰糖或蜂蜜适量,分3〜4次服下。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儿科卷》
2
本条ID:15025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