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陈和(191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院主任医师。《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气升降失常均可致咳喘。然小儿多责之脾胃功能失调,这是由小儿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小儿若草木方萌,生机旺盛,所需各种营养成分较多,而营养来源于脾胃,赖脾胃受纳运化功能来完成,故小儿脾胃负担较重;另一方面,小儿脏器稚嫩,脾常不足,加之乳食不知自节,故易伤于乳食而形成积滞。陈老认为积滞作为病理产物,一方面阻碍脾胃气机,进而影响受纳运化功能,使积滞加重,形成恶性循环,久之脾虚不运,聚湿生痰;另一方面积滞日久生热,灼津为痰,痰积互结,相互滋生,痰既成,咳喘生。六淫之邪常作为诱发因素,引动痰饮,使痰阻气道,气机不利,咳喘作矣。因而积滞既是脾胃的病理产物,又是小儿咳喘的主要致病因素,陈老按“治病求本”推之,常将小儿咳喘曰作“脾胃病”。
脾土肺金,为母子之脏,“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小儿脾常不足,易生积滞,因而健脾运脾,消积导滞,子病治母,杜其生痰之源是小儿咳喘的重要治疗原则。临证应辨属虚属实,虚者健脾运脾,兼以化痰消积;实者祛邪导滞,参以止咳平喘。陈老治此虽亦运用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等法,但始终不离乎调理脾胃之剂,常将健脾运脾消积之法贯穿于整个病程的治疗之中。在方药使用上,善用散剂,既方便煎服,又节省药材。咳喘初起,外感风寒者,常选用宣消散(荆芥穗、麻黄、苏叶、薄荷、北杏仁、焦三仙、番泻叶);若外感风热者,常选用达原散(柴胡、黄芩、葛根、炒薏苡仁、炒槟榔、川厚朴、草果仁、番泻叶)。陈老认为:咳喘之初,外邪束表,当发表祛邪,配以苡仁、草果、三仙、槟榔等运脾消积,少量番泻叶疏理肠胃气机,消食导滞,使表邪得散,积滞内消,内外不相并,则病可速愈。
咳喘迁延或反复发作,因于痰积互结者,若未曾化热,常选用消积散(焦三仙、鸡内金、陈皮、炒扁豆)合银杏散(白果仁、小茴香、甜杏仁、麻黄)以运脾消积,温化痰饮;若已化热常选用消积散合葶苈散(葶苈子、僵蚕、川贝母、射干、甘草)以运脾消积,清热涤痰;若见脾虚湿盛,滋生痰浊症候者,主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化湿,杜生痰之源;若见脾胃虚寒,痰饮内停者,主用理中散温中健脾、疏化寒饮;若脾虚日久积滞内停,见面黄,毛发枯涩,鸡胸,腹大青筋暴露等疳积者,主用加味三甲散(制鳖甲、制龟板、炮穿山甲、鸡内金、砂仁、炒槟榔、番泻叶)以健运脾胃,化积软坚。
纵观陈老临证处方,不难看出其治咳喘独重脾胃的特色,陈老把握调理脾胃之总绳墨参以止咳化痰、平喘之品,处方用药,配伍精妙,加减变化灵活,常常取得满意疗效。
病后注意饮食调理
陈老认为,小儿病后的饮食调理,对康复至关重要。人赖五味以生长,五味化五气,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若不注意饮食调摄,养成偏食习惯,使五味太过,过者反害五脏,故平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病后若出现脾虚纳呆,痰浊壅盛者,则滋腻碍胃,煎炸荤腥之物当属禁忌。临床上常见一些患儿因不注意病后饮食宜忌,而致咳喘反复发作,屡治不效。
陈老针对部分患儿家长一见小儿咳喘,便自服蜂蜜、梨膏糖、止咳糖浆等,不知本证因于脾胃失调者多矣,如蜂蜜虽有润肺之功能,却滞碍脾胃,助湿生痰。不加辨证,药食杂投,不利于小儿咳喘的康复。
陈老关于饮食宜忌,多从调理脾胃,恢复受纳运化功能出发。于此,亦体现陈老治疗小儿咳喘重视脾胃之学术思想。
例1刘某,女,1岁半,1990年1月14日初诊。患儿咳喘月余,投用多种中西药物未效,转陈老诊治。刻诊: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痰白清稀,面黄消瘦,纳呆便溏,手足欠温,舌淡、苔白润,指纹淡红。证属脾胃虚寒,痰饮犯肺,治宜温中化饮。
处方:理中散6g、合银杏散3g,日1剂,水煎分3次服,并属注意饮食宜忌。
服药3剂,咳喘减轻,守方又进6剂,咳喘平息,纳食增加,诸症若失。
例2申某,男,7岁,1991年1月18日初诊。患儿因入冬受凉而咳嗽,服药缓解。后遇凉即发,迁延不愈,近日咳嗽又作,曾投中西药治疗3天未收寸功,转陈老诊治。刻诊:咳嗽阵作,痰粘难咯,纳差腹胀,大便干结,舌红、苔薄根腻,脉滑数。查咽部稍充血,扁桃体Ⅰ°肿大。证属积滞内停,痰热内生,肺失清肃。治宜运脾消积,清热涤痰,软坚散结。
处方:三甲散8g,合葶苈散5g,日1剂,水煎分3次服,嘱注意饮食宜忌。
服上药3剂,大便已通,食欲渐开,咳嗽稍减,守方共服12剂,咳嗽瘥。
(郝育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