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属痰火郁闭,治当豁痰涤热

名医简介

王季儒(1910〜),天津长征医院主任医师。

癫、狂、痫三者症状虽各有不同,而其为痰火郁蔽则一,其始则异,其终则同。故治疗大法以祛痰为主。狂病于祛痰中兼平肝泻火,癫病于祛痰中兼养心安神,痫证于祛痰中兼息肝风。余常以豁痰定狂汤治狂,加味温胆汤治癫,每多收效。

豁痰定狂汤(自定方):

生龙齿30g、生牡蛎30g、生石决明30g、生珍珠母30g、龙胆草10g、天竺黄10g、节菖蒲10g、帆郁金10g、旋覆花10g、代赫石10〜30g、金礞石30g、沉香3g、黄芩10g、大黄6g。

水煎300ml,分2次服。另加甘遂1.5g、朱砂1.5g,每早空腹1次随汤药送下。

方中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朱砂,镇肝宁心且化老痰;胆草泻肝火;天竺黄、矾郁金、菖蒲,开心窍、清神志、化结痰;旋覆花、赭石,镇逆涤痰;礞石、黄芩、大黄、沉香为礞石滚痰丸,专泻痰火;甘遂,攻坚破结,直达顽痰所结之处,狂病刚暴,非此猛悍之品不能克制。

加味温胆汤(自定方):

清半夏10g、陈皮10g、茯神12g、远志10g、竹茹12g、枳实10g、节菖蒲10g、矾郁金10g、天竺黄10g、磁石30g、生龙齿15g、生牡蛎15g、胆南星10g、朱砂1.5g。

本方取温胆汤之清热化痰,调理肝胃;加天竺黄、胆南星、矾郁金,化痰开窍以清神志;茯神、远志,养心安神;磁石、朱砂,交心肾而安神,且重镇以收浮游之火,使心火不上犯则神自安;生龙骨、生牡蛎,镇肝宁心豁痰。癫属阴而为心血不足,故仅用宁心安神,兼降痰火。

例1狂症

高某,女,36岁。1962年3月31日初诊。

患者于1961年10月,在工作中受刺激而致精神失常,于1962年2月20日人天津某医院治疗。当时谈话迟钝,表情淡漠,爪甲不荣,脉沉细而弱,舌质深红而胖大、有切迹、后部有白苔。该院诊断为阴阳两虚,药用当归、熟地、白芍、知母、黄柏、麦冬、山萸肉、木香、党参、阿胶等。病情日渐加重,有时意识不清,狂躁不安,表情恐惧,不吃饭因而鼻伺。会诊见患者面色萎黄微透红光,闭目不欲见人,不说话,拒绝饮食,舌尖红、苔薄白、舌体震颤,六脉沉细而软,时时狂躁不安。狂躁时力量之大,十多人按捺不住,大汗淋漓,渗透衣被,二便均自遗于床。躁动时用镇静剂狂躁更甚,注射葡萄糖可以抑制。

此病从脉证而论,诊断为阴阳两虚,药用滋补,似不为误。但患者烦躁时力量之大,十多人尚不能控制,若是阴阳两虚岂能有此大力。今则力大且狂,《难经》中说:“重阴者癫,重阳者狂”。其面透红光,汗出如雨,显系阳盛之兆。初由郁怒不舒,郁则生热,热则生痰,忧愁思虑则伤心,郁怒不宣则伤肝,痰气郁结,乘心气虚而扰之,故神志失常,痰阻络道,故脉沉细无力。此乃郁闭所致,不能以阴阳两虚而断。舌为心之苗,痰热扰动心包,心神不安,故舌体震颤。其闭目不见人、不说话、不食,类似阴证、虚证,其实皆痰蒙心窍所致,用镇静剂狂躁更甚者,以肝喜条达而恶抑制也。用葡萄糖可以缓解者,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也。故此证为真实假虚,治以豁痰攻下以泻实火。

处方:

金朦石30g、沉香6g、黄芩9g、清半夏12g、陈皮9g、郁金9g、生白矾1g、大黄9g、天竺黄9g、胆南星9g、旋覆花9g、代赭石15g。

十香丹1粒,临睡前随第一煎药送下。另配:甘遂4.5g,朱砂1.5g,同研细末,早空腹时随二煎药送下。

二诊(4月5日):服甘遂后吐泻较剧,故仅服1次。汤剂连服5剂,精神好转,脉转滑数有力,此痰热真象显露,改用清热镇肝,豁痰开窍。

处方:

生石膏30g、生石决明30g、金礞石30g、沉香6g、黄芩9g、大黄9g、石菖蒲9g、知母9g、竹茹12g、龙胆草9g、安宫牛黄丸1丸(化入)。

每晚1剂。另配:甘遂1.5g,朱砂1.5g,同研细末,每早空腹白水送下。隔日服1次。

三诊(4月17日):前方服至4月14日,神志即清,能坐起吃饭,并向医护人员表示歉意,且说前几天觉心中向上一撞,就得嚷闹蹦跳,不能控制。原方去石膏、甘遂、朱砂,又服数剂,痊愈出院。

该患者在初诊时脉证确属虚象,仅就其烦躁时力大无穷,而断其假虚真实,药用猛桿攻下,故病愈极速,惟初诊时甘遂用量较重,故服后吐泻较剧。倘当时继续滋补,则痰热愈补愈重,恐无愈期矣。

例2癫症

徐某,男,16岁。

患者于1972年夏,因有不如意事,而致神情呆滞不语,恒一人面墙而立,其父亦知医,服药多剂未效而来诊。诊见表情淡漠,沉默寡言,脉象弦滑。证属抑郁不舒,气滞痰凝,清窍被阻。治宜豁痰开窍。

处方:

生龙齿25g、生牡蛎25g、郁金9g、天竺黄9g、清半夏9g、陈皮9g、旋覆花9g、代赭石9g、石菖蒲9g、茯神12g、竹茹12g、礞石滚痰丸12g。

二诊:前方连服5剂,精神正常,原方去礞石滚痰丸,又服3剂。停药观察,以后未再复发。

例3痫症

高某,男,47岁,工人。1974年4月2日初诊。

患者于17岁学徒时,曾因摔伤而发痫病,每于夜间发作,至1966年以后白天也犯,常因劳累或情志不遂而诱发,发前先有颈项强直感觉,继而昏仆抽搐。经脑电图检查,左颞区病灶,符合颞叶癫痫。近来每昼夜发作数次,且头晕呕吐,一直服用苯妥英钠等药,效果不显。诊见脉沉弦而滑。

该病由摔伤引起,凡摔伤者多由瘀血在内,血瘀则热生,肝为藏血之脏,热邪随血循环而侵犯肝经,肝热生风而成痫证。初时仅夜间发作者,是血病而气未病也;继则白昼也发者,是血病日久,损及气分而气分也病矣。发前颈项强直者,以“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即痰之类,以此病未有不兼痰者。痰热随肝风上冲,堵塞清窍,故卒然昏仆,必俟痰涎排出后方可清醒,故此病在清醒之前必先吐痰涎也。治宜镇肝熄风,清热化痰。

处方:

生龙骨12g、生牡蛎12g、石决明30g、生海蛤30g、节菖蒲9g、郁金9g、天竺黄9g、生白矾1g、全蝎5g、礞石滚痰丸20g。

二诊(4月5日):前方连服3剂,头晕见轻,亦未再吐,大便畅行。2天来痫证未发,脉弦滑。仍按前方加减,西药停用。

处方:

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石决明30g、郁金9g、节菖蒲9g、全蝎5g、茯神12g、生白矾1.5g、清半夏9g、陈皮9g、竹茹12g、朦石滚痰丸20g。

三诊(6月3日):前方服20剂,其间痫症未再大发作,夜来偶有小发作,有时尚有头晕,原方加白蒺藜12g,菊花9g,续服之。

四诊(8月27日):病已3个月未作,但近几天又连续发作2次,然较前已轻,随予丸药方,嘱其常服。丸药方:

生龙齿60g、生牡蛎60g、珍珠母60g、石决明60g、桑寄生60g、威灵仙30g、天竺黄30g、胆南星30g、旋覆花30g、代赭石30g、化橘红30g、清半夏30g、全蝎30g、钩藤30g、节菖蒲30g、金朦石30g、黄芩30g、酒大黄40g、龙胆草15g、沉香15g、朱砂30g、琥珀30g、牛黄9g、冰片5g、麝香3g。

共研细末,蜜丸9g重,早晚各服1丸。先后配服6料,病情稳定,而后随访3年未再复发。

本例患病30年,经脑电图证实为左颞叶癫痫,西药未能控制。初诊即按痰火治疗,以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生海蛤、全蝎镇肝息风;郁金、白矾、天竺黄、碌石滚痰丸泄火通便,兼化顽痰,服药3剂即见效机。以后配制丸药常服,达3年之久,病始痊愈。

例4小儿痫证

于某,男,8个月。1978年6月1日初诊。

患儿于6个月时卒然抽风,两眼上吊,口唇发绀,项强,四肢抽搐,少时即愈。隔10日又抽1次,尔后每3〜5天即作,甚则1日发作数次,日渐加重。证属胎病,由于肝胆热盛,或受惊恐故令发痫。宜镇惊化痰,清热熄风,药用:

生龙齿18g、生牡蛎18g、天竺黄9g、节菖蒲9g、清半夏9g、陈皮9g、矾郁金9g、钩藤12g、全蝎6g、龙胆草9g、茯苓12g、竹茹12g、冰片1.5g。

共研细蜜丸,每丸2.4g,早晚各服1丸。

服药1料而愈,随访2年,未再复发。

小儿痫证,多因小儿气血未充,脾胃尚弱,乳食不节,停滞生痰而致,也有因小儿卒然受惊,扰动心神,心火暴盛,热能生痰而致者。治疗大法,宜镇惊以平逆,清热以化痰,凉肝以熄风,此为治小儿痫证不易法则。本例由于治疗及时故药下即止。

(主启瑞、主启琏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癫狂痫卷》
2
本条ID:15010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