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吐泻案

王某某,女,年46岁,老干部家属,住财经学院。

患者去张家界旅游,因天热恣饮冷泉水,旋即汗不出而身体不适,急回长沙,当晚恶寒发热,上呕下泻,住入某部队医院,诊断为急性肠胃炎。水入则吐,日泻10次左右,5天未进饮食,高烧40.6℃,反复输入氨苄青霉素、柴胡注射液及体外补充营养等,体温降而复升,每日下午晚间发热加剧。一星期后体温又升至40.6℃,而神识昏糊,吐泻仍不止。会诊决定施冰罨退热,病家惧,傍晚用车送我院就诊。诊其面色淡黄,而有油光,眼眶微陷,仍饮水即呕,作喷射状,日夜腹泻10余次,量少肛红,诉头昏脑重,胸闷不饮,粘汗腹胀,小便黄短而臊,体温39.6℃,但两足不热,口虽干不引饮,试与水则随即吐出。腹虽泻而仍膨胀灼热,以手按之则软。舌质淡红苔黄白而腻,脉弦小带数。此属湿遏热伏之上呕下泻,药食不能进,解决入水则吐是关键。用灰面30克,调入鸡蛋白,用白酒和匀作团,顺手揉胸脯,数十转后,将面团扯碎,中见白色丝状物如羊毛,此清代隋万宁所发明之羊毛疔也。其实因呕吐气逆,胸淋巴总管的淋巴液郁结,所以有胸闷的感觉,频次摩擦,则郁结之淋巴液稀释,挤压出于体表,则液体见空气而氧化成固体,此羊毛痧形成之近人解释也。揉后进药,拟方明党参15克、苍术12克、茯苓12克、炙草3克、法夏5克、广皮5克,此吐泻中气受损,扶正以固本;藿香10克、茵陈20克、苡仁15克、杏仁10克、白蔻5克,此针对湿遏热伏之邪,以寓清宣温化之法;牛角30克(先煎),锈铁一块烧红入黄连1克同淬水兑服,以降胃平肝,止其呕逆。患者迳回财经学院,当晚以少量多次喂服中药即受而未吐,半夜汗出稠粘,体温渐退,晨起索粥,纳而不吐。连服三剂,汗出不粘手,小便利而腹泻止,热退后未反复。不再住院而疗效巩固。

评析此例,湿遏热伏而高烧,受病因素既非雨袭,又非水淋,而是由于恣饮泉水,可见湿遏热伏引起高热因素是多方面的。当然首先考虑的是感冒、感染,如一般抗毒、抗菌解表药治疗,体温降而复升者,就要考虑外因的复杂性和内因的素质不同。本例吐泻由于中虚,高热由于湿热郁遏,法用健脾和胃,以治其本,藿香、茵陈清宣温化以治其标。“食不得入是有火也”,以牛角、黄连、锈铁降胃平肝,与揉胸法协调,此“以正合,以奇胜”,在于临证察机,不为现象所惑。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对脾胃学研究成绩卓著的中医学家刘炳凡》。刘光宪 整理
2
本条ID:14181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